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74|回复: 1

[作曲技巧] 魏建功与四首校歌

[复制链接]

2559

积分

6

听众

99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559
侯勇利 发表于 2017-7-23 22: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近代伟大的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先生,他的成长与几首校歌密切相关。有人说,他是唱着校歌长大的。此言不虚。
2 t6 @- ^- x. K0 `& G8 u+ w! ]% D) N6 H' W' V* b* N" w
  魏建功1901年生于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1906年,清廷下诏废除了实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魏建功祖父魏慰农与当地乡绅一道,创立了海安最早、规模最大的新式学堂玉成公小学。当年,5岁的魏建功进入这所小学就读。小学设在名叫“玉皇宫”的庙里,在他四年级时,一场大火把玉皇宫烧毁了。在当地乡绅的资助下,新校舍于当年落成,学校更名为“西场小学”,魏慰农挥毫写下西场小学的校歌:
& B7 ^" `5 l4 F* Y. L) X% Z9 |. l# I, i) X8 g$ N
  繄我蓉塘中,教育素所重,因创玉成玉皇宫。0 ^- y9 k3 X3 M3 T2 b

9 i$ Y( Y) m. A  建于乙巳岁,火于庚戌冬,竭力恢复赖诸公。: ^0 Q# {6 Q0 }$ \, s

2 ]+ n- q/ U7 |7 `4 k# x  校舍计三迁,学级渐扩充,诚朴勤俭好校风。! O6 }' b2 L" \+ l

  _" r1 G( ]+ a# a& a0 k1 R" o  吾侪诸学童,师训当服从,努力学问斯有功。& {5 P* x0 X9 |

( z% B' a" k8 U% p* \& Y  (此校歌是笔者于2008年2月6日丁亥年除夕,得到著名书法家仲贞子先生的回忆笔录。仲先生说:我要盖上金石之印,以证明是我知道这件事。)8 |% E& C# z, Z* `

0 V4 r/ b' Z9 Z$ K. H# r" K  魏建功十分珍惜劫后重建的学校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用功。他开蒙的学名叫魏伯儒,因为校歌最后一句“努力学问斯有功”,他更名“建功”。
8 B  b2 M* @* H3 u( S6 m7 L& L9 F) r
  从西场小学毕业后,他考进了江苏省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师范学校之一。创办人为晚清进士、翰林院四品编修、后任江苏省议会议长的沙元炳先生。该校校歌是沙元炳先生撰写的。魏建功入学的第一堂音乐课,就是学唱校歌,歌词是这样的:/ ?' _! q+ o; i0 B5 o* A: Y6 N* S

/ h& B3 r# ?( B2 @  湉湉泮水,巍巍学宫,我校位其东。经义治事,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奠定邦家,化育童蒙,责任在吾躬。& d6 d" r/ c$ b2 B/ `/ i" O1 a
* f  A5 M0 B) j& p+ `
  魏建功后来回忆如皋师范学唱校歌,校歌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体用贵兼通”,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当时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在如皋师范,他开始接触英语,英语的拼法给他很大的启发。他觉得中国字太多、难认,一部康熙字典就有近五万字,一个识字很多的老师,怎么也识不了一万字啊,如果中国字也有拼音就好了。他曾经萌生的这个想法,可以说是他后来成为音韵巨匠的思想萌芽。
! O9 t$ p* }) ?$ K
4 I( ?+ [2 F- i! c  1914年夏,13岁的魏建功考进了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即今江苏省南通中学)。在那里,魏建功有幸遇到许多名师,如级任老师(即今班主任)缪文功,著名语文学者,近代中国主张中文横写的最早人物之一。高二的国文老师孙锦标,是名闻全国的方言学家。高三的国文老师徐益修,深谙国学,尤其对音韵学有研究,之后的国内学者陆侃如、王焕镳、任铭善、蒋礼鸿、陈从周等都是他的高足。当时徐益修给学校写了一首校歌,其中“修吾德而益彰,讲吾学而益昌”的教诲,一直深深镌刻在魏建功心中。
3 ^! j3 z* J- W( u& U8 i) n
, p3 y# B  ~9 V: ]- @  1918年,17岁的魏建功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因肺病未能入学。在家休养一年后,1919年第二次考取北大。入校后,他在《北京大学日刊》上看到北大文科教授吴梅创作的《本校校歌》,文字古奥典雅,魏建功很感兴趣,随即抄录: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积分

6

听众

99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559
 楼主| 侯勇利 发表于 2017-7-23 2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2 o' p- C5 g# }0 n( p! R

1 Z( j4 D4 |. k3 @  S) b! s  景山门启,鳣帷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
: B  V1 C# e* T# k: c+ i( V' [" F: {; R) M4 }6 e; L, h
  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 }2 Y6 Z, S! [  O

9 f/ v, f4 N6 S8 l  数分科,有东西秘文;
3 }% K# n8 Y2 R$ \& h, V
/ O/ b7 e, R) U7 R- [  论同堂,尽南北儒珍。
4 h# Z3 J+ l2 a  I
$ X* p8 B0 l- p; T. H6 l7 x4 s# k  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 Q. c7 h* Q' B% B9 g6 j
/ o- b$ C3 c- h  A
  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
- Q! d- E3 T6 f/ f  T- [% s& _, |1 T/ w
  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 ]" Q& n5 d3 L7 ]$ \, T) p7 Y, O; S5 P
  这首校歌是用散曲体裁写的。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提倡美育,将北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音乐团改组为音乐研究会,下设古琴、丝竹、昆曲、钢琴、提琴五组。魏建功听过用钢琴、提琴伴奏,由音乐研究会的学生合唱的这首校歌。他觉得,听唱歌比看歌词更有味儿。- f4 I) M+ Q6 A3 E5 Q

/ g2 C- n# e; L; W, n3 ]% O. f  1944年前后,魏建功成为“国语推行委员会”在重庆地区推行国语的负责人。台湾光复后,台胞学习汉语热情高涨。1946年早春,魏建功赴台担任“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台大中文系师生的热烈欢迎下,魏建功唱起了学生时代这首北大校歌,鼓励年轻人“珍重读书身”。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4-21 04:11 , Processed in 0.75607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