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版密纹唱片里的“民族魂”
! v. k+ ~# j# T: O$ n- x- B+ h/ \
* Z' |. ?0 t8 [7 C5 G. h, e 上海资深唱片藏家、研究者冯玗至今难忘2008年,他带着自己收集到的密纹唱片,登门拜访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先生的情景。$ P% n0 h/ P2 N" o" [
( x/ \7 x- T9 h* e, U
那张老唱片的记忆要追溯到1956年。当时39岁的周小燕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访问香港,在璇宫戏院演唱了一系列中国民歌,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多年后,香港艺声唱片公司将当年演出的实况录音集成密纹唱片《绣荷包》,这是至今发现的、唯一记录当时盛况的声音资料,收录了当时周小燕演唱的《百灵鸟,你这美妙的歌手》《我的花儿》《四季歌》等多首歌曲。- g: i; N, R3 f; _
% h' z, C# C; \+ y- H r4 @ “我不太爱录唱片。真没想到,在这张香港唱片里还能听到当年的声音,找到当时的记忆。”有些惊讶的周小燕在仔细地聆听一首首歌曲后,微笑渐渐浮现,十分欢喜。冯玗向记者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小燕先生的神情。8 U6 V% z% V: d. M5 S
( g7 P" g- N4 a* F 这张老唱片,留下了周小燕的人生记忆和艺术财富。它名为“艺声”,以敦煌飞天为品牌商标,更尘封着一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通过唱片、通过音乐交流的佳话。近日,“艺声缘:上海—香港双城唱片记忆展”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拉开帷幕,一系列首度公开的文档,揭开中国民族唱片工业发展历程中一段珍贵的记忆。1 \" p* Z8 Y8 P# V& p' J# W2 ~
& k$ J/ T! g" a1 k3 Q$ l
民乐、京剧甚至相声,丰富的曲艺文化跨越香江
4 q# Q$ X7 M9 Q: s7 q
; O& p' C) ?4 g, I0 u: }! f, r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唱片业蓬勃发展,海内外各界人士急迫地想要了解新中国音乐、戏曲、曲艺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在华侨聚集的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唱片大受欢迎。8 }6 K l) B7 y1 l, k2 a
9 ~8 ]2 Q: e( \6 }2 B ^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简称“中侨委”)在香港成立了艺声唱片公司(以下简称“艺声”),它是以中国唱片厂(以下简称“中唱”)出版的唱片为基础,重新锻造而成的新品牌,大部分节目从中唱翻制、由中唱制造,而封套、贴头都按照艺声要求定制。
1 x1 P5 M- v+ U
( o( u. x a1 Y" b" y( i 今天,在中唱保留的历史珍档里,能较为完整地找到当年为艺声灌制唱片的目录。艺声首批要求复制的节目清单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福建地方戏曲,包括梨园戏、蒲剧和闽剧。广东地方戏曲则排在第二位,全部为粤剧。这些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民众最喜爱的潮粤音乐作品。了解港人的需求后,中唱派出了一流的录音师,奔赴广东、福建、海南、广州等地录音,灌制了一批方言歌曲唱片。艺声品牌的九辑《潮州音乐》、广东音乐合集《雨打芭蕉》《花间蝶》,粤剧《搜书院》等录音均属“中唱制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