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2017上海夏季音乐节”期间,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Echo室内合唱团等将连袂带来一场特殊的音乐会:《长恨歌——黄自声乐作品专场》。9 ]& Z. D0 A# ~- m% @5 Q6 N2 U
- c% w4 B' G" N" Q) ~ 黄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与萧友梅、贺绿汀、丁善德等音乐家,不仅把西方的音乐理论带入中国,更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的先河。
% ?- n% c6 l3 e& a1 y6 l: G9 O
+ \3 _! y$ V7 Y5 h/ _2 V 近日,记者专访沈洋,谈谈那些几乎被遗忘的近代艺术歌曲究竟闪烁着怎样的艺术光芒。
. T/ Z4 h) F* P1 P1 {$ t- a+ M- W( C7 n9 h+ A3 M1 N
不是当年的流行歌,却是留给后人的宝藏
7 g* ~, x9 H7 d7 D
4 R7 |6 ^# Z2 g! o8 v6 t 沈洋曾在许多世界级音乐殿堂唱响过西方的经典旋律,但他永远也忘不了2004年在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的那场“纪念萧友梅诞辰120周年、黄自诞辰100周年音乐会”。
5 u# @% u- y7 o% N% L. V+ z9 o) V% @# k3 |5 m$ E* j
那晚,在贺绿汀音乐厅里,沈洋走进了一片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音乐天地,一首首中国近代优秀艺术歌曲从此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S+ w% H1 P A# t
) }/ M/ V4 C3 {. S& Z
“真的没想到,萧友梅、黄自等近代作曲家写的艺术歌曲竟然这样动人。”在老师戴鹏海的推荐下,当时还在读大一的沈洋在学校图书馆里查找聆听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近代艺术歌曲。& W% d& g4 W1 ]. [
- ^% k+ d% Q2 n, l “这些歌曲不属于当年的流行歌曲范畴,它们的传唱度远不如同时代陈蝶衣、陈歌辛等人所写的流行歌曲。但艺术歌曲并不以娱乐为第一目的,它们代表的是文化的传承,反映的是社会的变革。这批歌曲就像一座宝库,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沈洋说。
0 m, E- |1 F* `) v" l. k3 q/ S i1 V0 q3 Z9 |1 J7 r% B* a# I
“艺术歌曲”一词,来源于西方,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这类歌曲由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艺术性强、声乐技巧较高,一般是采用美声唱法演唱的声乐作品。它属于抒情歌曲的范畴,歌词多采用诗词,曲调表现力强。人们熟悉的舒伯特、舒曼等音乐家都写过不少知名的艺术歌曲。
8 S; l( `$ |4 s' z J* @
/ b0 i( _( t, l- Z, F! u 19世纪20世纪之交,曾留学日本的沈心工和李叔同把西洋的古典音乐介绍到国内。他们谱写了一批“学堂乐歌”,这些歌曲的曲调大多来自日本、欧洲、美国,再用中文重新填词,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李叔同填词的《送别》。3 l+ Y* N. A$ @5 i- X# U
$ y! B) L: T, s: d4 M. z
1927年,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成立,创始人之一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力邀刚刚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成归来的黄自。黄自当年只有23岁,是第一位从西方大学作曲专业毕业后归国效力的音乐家。
) y; }2 e6 {7 k. L9 Q! X+ t/ M
I9 x4 J) `; j9 d( T9 H 自此,萧友梅、黄自、贺绿汀等一批近代音乐家将西方音乐理论带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音乐模式相结合,不仅写就了一批属于中国人的优秀艺术歌曲,更开启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中最辉煌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