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 Q/ \2 M: [# B/ c0 Q9 N7 ]# \ W; R1 g
古希腊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所建立的几何体系,谌称为“雄伟的建筑”,“庄严的结构”,“巍峨的阶梯”。它使得多少科学少年为之神往!数学中优美的公式就如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几何学与肖邦的钢琴曲一样优美。当你读到某函数可演算为无穷级数形式的时候,你的胸坎顿时也会充满一种人与天地并立的浩然之气。当你面对圆周率Л=3.141592653……时,也许不会引起你的任何美感,但是当你知道这个数表示一切你所见到的和未见到的,小至墨水瓶盖大至一个星球之圆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值时,你会为之赞叹!无穷级数的和谐和对称性就具有一种崇高美,读它就像读一首数学诗,它仿佛是漂浮在蔚兰天空的一片白云,无边无际。犹如宋朝朱敬儒的名句所道出的境界:“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 \& u9 b( k3 p4 b. I5 z5 J1 f: x2 @' M: @5 @ }7 L
反观数之美也蕴含于音乐艺术之中,验证了莱布尼茨的名言:“音乐是数学在灵魂中无意识的运算。”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音乐虽然千姿百态,但都是由7个音符(音名)组成的,数字1~7在音乐中是神奇数字:
% r( B+ c% G9 I0 j( h, s8 D% F# C! Q$ y: [. \
数字1 万物之本。《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这也是一条美感基本法则,适用于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艺术及科学之中。古希腊数学家尼柯玛赫早就提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简言之,便是“一”变“多”,“多”变“一”的原理。中国俗语也说:“九九归一”。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五百年的专业音乐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尽管存在天壤之别,但都共同遵循这个原理。音乐上许多发展乐思的手法,如重复、变奏、衍生、展开、对比等等,有时强调统一,有时强调变化,综合起来,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单音是音乐中最小的“细胞”,一个个单音按水平方向连结成为旋律、节奏,按垂直方向纵合成为和弦,和声。乐段(一段体)是表达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单位。 & C E8 f; h: e, G
# o; F7 z; V# H数字2 巴洛克、古典、浪漫派音乐使用大小调调式体系,形成音阶与和声学的二元论(dualistic theory)。 S) o" K& o3 Q# P) d
3 R' l" W6 U( K" x数字3 三个音按三度音程叠置成为各种各弦。三和弦是最常用的和声建筑材料。爱因斯坦认为不管是音乐家还是科学家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总想以最适合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于领悟的世界图像。”数字“2”与“3”在音乐中概括了最基本的节拍类型二拍子与三拍子以及曲式类型二段式三段式;T2=D3是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的数学公式,表示行星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与它同太阳距离(D)的三次方相等。开普勒从大量十分零乱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这个自然规律,它是那样简洁、优美,被人称为奇妙的“2”与“3”。T2=D3令人感到一种多么简洁的美感!
( I- B( D+ m0 ~2 m8 B$ v+ {
) J& P0 o" M d" N# J数字4 人声天然地划分为四个声部,任何复杂的多声部音乐作品都可以规范为四部和声。我们平时所弹奏的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大多数都是“古典四方体”方整结构,即4+4+4+4…… ,4小节为一乐句,8小节为一乐段。
8 k' E1 Z1 [! x; s2 z6 Z- L; B' f! @8 o( i- a4 y+ k$ \
数字5 五度相生律(毕达哥拉斯律)及五度循环揭示了乐音组织的奥秘,而和声五度关系法则是构筑和声大厦的基石。 * X. q6 X* T! B. |) _7 K
& ?; H" i( j8 c6 i% y# o, Z) Q
数字6 六和弦、六声音阶、一个八度之内有六个全音,常用的调是主调及其五个近关系副调。
4 {% ^1 X; ^, C8 f
+ `3 p( p% b* b' ~$ w数字7 更显神秘莫测,常用的七声音阶由七个音级组成,巴洛克时期以前采用中古教会七种调式,19世纪民族乐派之后中古教会七声调式部分地得到复兴。太阳光谱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曾对“七音”与“七色”之间奥妙的对应关系进行过有趣的探索。人体生理结构分为七大系统。旧约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因此一个星期有七天。就连神话中的牛郎织女也选“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晚上)来相会。化学元素是物质世界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中有七个横行,七个周期,还有七个主族,七个副族。
+ ~/ y0 U% }" a- T+ ^8 X1 q5 S o# A
任何空间物体、图形都可以简化、抽象为点 — 线 — 面 — 体几何图形,显示出数理统一与和谐的美。同样任何钢琴作品也可据此进行简化和抽象。例如:横向时间系列分为乐句 — 乐段 — 乐章 — 套曲;纵向空间系列分为音级 — 音程 — 和弦 — 和声;钢琴织体层次分为单音一单声部一声部层(或伴奏层)织体类型。 # o4 l( p5 B. `
# Y7 K9 Y% r! R: d6 c) r
某些数列广泛地应用于音乐之中,如等比数列1、2、4、8、16、32用于音符时值分类及音乐曲式结构中;菲波那齐数列用于黄金分割及乐曲高潮设计中。 菲波那齐是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他于1228年提出一个兔子繁殖数问题:“如果有一对小兔,两个月后就能生,每月生一对,生下来的小兔也是如此,如果都不死,一年以后有多少对?”打从那以后,人们越来越注意这个数学题的奇妙答案:1、1、2、3、5、8、13、21、34、55、89……这便是奇妙的菲波那齐数列。这个整数列有三个特点:(1)任何相邻两个数,其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的比值约等于0.618,相邻两个数的位置越靠后,比值越接近,称为黄金比率。(2)任何相邻三个数,其中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如1+2=3,2+3=5,3+5=8,依此类推。(3)任何相邻三个数,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的乘积与第二个数的平方相差1。
: ~- u9 [) c7 ~; W: V1 \7 E- A
! i# ?0 d( |! ]从自然界到日常生活处处都存在菲波那齐数列,存在黄金比率。某些花的花瓣数是菲波那齐数:水仙花3瓣,金凤花5瓣,翠雀花8瓣,金盏花13瓣,紫苑花21瓣,雏菊花34,55或89瓣,向日葵的花盘上面有21个顺时针旋形与34个逆时针旋形;在动物中还可以发现一些软体动物的甲壳花纹、昆虫翅膀对的数目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个数列;一些无机物质的原子排列、分子的缔合形式也与这个数列接近。人体最理想的比例(最靓的身材)应是上半身及下半身(以肚脐为界)的比值与黄金比率相吻合,例如一个模特的身高为1.618米,则上半身为0.618米,下半身为1米。如果再细分,上半身的黄金点在咽喉,面部的黄金点是眼睛,下半身的黄金点在膝盖。 . Y1 Y9 F$ Z6 J. E0 b& v
+ S% S! B7 m0 M9 J2 a4 J4 h,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