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87|回复: 2

[爆料区] 老子眼里的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复制链接]

1204

积分

2

听众

52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204
mojiangji 发表于 2017-6-30 23: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史上曾有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说法。孔子的老家曲阜离老子的工作单位洛阳相隔千里,孔子也算是千里拜师了。孔子虽将“三人行,必有我师”挂在嘴边,但他跟老子学习,并没有学得老子道学的真谛,而是独创门派,开创了大大异于道学的儒学一宗。
孔子为什么没有成为道家的嫡传弟子?是老子的道家学说在孔子眼里是太难了,没有学会,还是孔子并不认同道家学说,这只有孔子自己知道。不过,在孔子眼里,老子的形象太高大了。据说孔子向老子问学回来之后三天说不出话来,学生问孔子: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孔子说老子象龙一样: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的学习过程,历史上并无介绍。只记载了二人分别时老子给孔子留下的“临别赠言”:“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什么意思呢,老子说:有钱人赞助别人钱财,仁义道德的人用言语教导或指导他人。我不是有钱人,便送你几句话:当今天下,“聪明人”经常会遇到灾难乃至不得善终,是因为他们喜欢说人是非。能言善辩的人经常招至祸患乃至不得善终,是因为他们喜欢观察别人的短处而扬人之恶,所以招来祸端。你要记住,做为晚辈,不要在长辈面前表现得高高在上,做为臣子,不要以为自己比君主更有能耐,更高贵。希望你一定要记住。
老子临别赠言所说的“聪明而深察者”和“善辩而通达者”,其实说的是反语。这些个人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深察,自以为善辩,自以为通达,实际是愚蠢至极,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招来大的祸患。老子指的是谁呢?是泛指,也是警醒。孔子虽然对老子评价很高,但老子对于孔子的评价,从临别赠言上看,隐含着担忧。担忧什么,警醒什么?担忧孔子自以为很聪明,很深察,很善辩,很通达,从而让这些“优点”害了他。所以老子给他以警醒。道学的真谛,是大智若愚,是大巧若拙,是大音希声,是大象无形,是上善若水,是无为无不为。而不是聪明、深察、善辩、通达这些外在的东西。
孔子回去后,在道上并没有领略多少,他钻研最多的是“礼”。在他的境界中,“不学礼,无以立”,所以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儒学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客观标准则是礼,“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礼的标准正确地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友要信,为臣要忠,为君要善等等。所谓三纲五常的礼制,(三纲为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从孔子始。
而“礼”,在老子眼里,乃是“下德”。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里,老子认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什么意思呢?老子认为:上德之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去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德”是什么?“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包括品行、品质与社会公德,也可以理解为道在社会和生活中的践行。老子首先把德分为上下两个等级,也就是两个境界。“上德”在内不在外,完全是出于内心之自然,因此并不自恃有德而表现出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下德”则不同,其德在外不在内,执守着外在形式上的道德规范,所以它不是真德。
在老子眼里,仁、义、礼是三个层次。真正的仁,是有所施为是无意为之,就象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没有条件的爱,是发自本心的爱,这就是仁。而义呢,是有所施为是有意为之。比如刘关张,是最讲义气的。但这个义,是有意为之的。关羽降曹后,内心受着煎熬,怕对不起大哥而背义,所以才最终过关斩将投奔刘备;而礼,是最低一个层次的,如果我有所施为而得不到回应,就会采取一定的行动。我对你讲“礼”,你不对我还“礼”,怎么办?攘臂而扔之。不但动嘴谴责,还要发生肢体冲突的。
许多人讲究的是德的形式,把自己打扮成有德之人,实际上内心根本够不上德的思想去行为,这种德就是假德、伪德。老子认为:“道"丧失了以后,才有所谓“德″;“德"丧失了以后,才有所谓“仁";“仁"丧失了以后,才有所谓“义″;“义"丧失了以后,才有所谓“礼"。“礼"的出现,意谓者忠信的不足,祸乱的开端。预设的种种俗德规范,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所谓的“礼”,是下德中的下德。老子说的“前识者”是谁?“前识者"指的是自认为先知先觉,制定并推行礼仪的那些人,他们以礼为道,其实只是看到道的浮华的表面,没有认识大道的根本与实质。老子虽然没有指名挂姓,但他说的不就是孔子这样的人吗?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孔子这样的人,制定了繁文缛节用以安邦定国,不但不受当时诸侯们的欢迎,也遭到普通民众的反对和嘲笑。老子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已经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预言:这是一个愚蠢的开始啊!
孔子开创了一个愚蠢的开始,在老子眼里,难道不是“愚才”一个吗?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07

积分

2

听众

201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307
210148228 发表于 2017-7-3 14: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谢谢楼主发布啊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4 06:11 , Processed in 0.123903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