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进行曲的音调和节奏形式,在中国的民歌和古曲中很难找到它的原型。很显然,它是吸收了欧洲的一些革命歌曲的音乐语言,而创作成的。这首歌虽然吸收了外国的音乐语言,但它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七七”事变前夕,我国人民风起运涌的抗日救亡的热潮。因此,这首歌流传很广,起到动员人民奋起抗战的战斗作用。在当时也还产生另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曲调是:
5 U& ^" @. K+ R 我国幸水灾兵祸受尽抓磨,暴日乘机兴兵抢夺杀人放火。
M$ o( V: y& P" L9 R- N 这首歌单从音乐语言上看,并没有欧洲音乐的影响,倒有些民族特色,但它和威武雄壮的抗日义勇军的形象却是相距甚远,表达不出中华民族的革命感情。! B2 N2 G" Q p* Z1 [. u
在我国革命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外国的(特别是欧洲的)音乐语言,也有生吞活剥的倾向。如三十年代初期的救亡歌曲的《怒吼》:6 M3 R+ w/ D, |1 O5 ]
文明五千年,同胞四万万,雄狮吼一声,惊破敌人胆。努力救危亡,大家齐携手,中国啊怒吼!又如《奋起救国》民众士兵一起奋起斗争,宁战死,不为奴隶忍辱偷生!" E& T1 r" k0 f' M& X
象这样的洋腔洋调,很难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其原因是作者没有把这些外国的音乐语言中国化,来表达中国革命人民的抗战热情;而是把一些中国的词句,生硬地填在这些和群众格格不入的西洋音调上。当然在欧洲资产阶级音乐文化传到我国不久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现象也是难象的。$ T' l2 w6 B5 x6 W+ ?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一些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也从第三国际传到红军根据地。这些外国的曲调,也曾填过不同内容的词,但我们的红军战士唱这些歌曲时,对于原来的音乐语言却进行了不断的改造。
, f" `& x0 {5 O& T3 |/ X- I# F2 l 如《勇敢地去作战》(俄国民歌)
1 O5 ?. j, W6 ~+ D2 V7 m- t/ ~0 N 你听吧同志,那战争已开始,快放下你的工作,一起去参军。勇敢地去作战,为苏维埃政权,为自由生存,决不怕牺牲。! }+ w, k t! x4 p7 |" L
现在把它和中央苏区兴国民歌《打龙岗》对照一下:
% ^9 `# C. j) b' O- `2 a 龙岗小市场,红军打胜仗。活抓师长张辉瓒,全师被缴枪。/ x2 p" x7 A$ J1 C) ^/ u. q! g0 @
《打龙岗》是用了《勇敢地去作战》的前八小节填词而成。但经红军战士一唱,音乐语言却中国化了,和歌词的语言结合得也非常妥贴。现在我们再看看文家市老红军唱的《拥护苏维埃》:6 R" q/ H, T! \( n* v
看我工人们,战争开始了,抛弃我们的斧头,到战场上去。勇敢努力作战,拥护苏维埃,万众头颅作一拚,奋勇不顾身。 m$ m# A9 O3 }5 F m+ k
这首歌不仅把原来的三拍子改成二拍子,在音乐语言上也有很大变化。这种改选可能是经历了一段时间,在演唱过程中逐步完成的。经过一番改造之后,这首歌较好地塑造了当时红军根据地军民的形象。
/ E* g- \; c- W7 w! o3 w1 R/ _- r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苏联的《红海军歌》如何演变成中国队列歌曲的。现将《红海军歌》(俄罗斯民歌)、《霹雳啪》(红军歌曲,曾流传到抗日战争时期),这三首歌曲的曲谱对照如下:1 `" V, ^7 B2 |5 U- l7 i
把三首曲谱对照起来可以看出:《霹》的基本音调和调式同《红》虽然是一致的,但因为填上中国词之后,引起了音乐语言的某些变化。如:
7 }7 n3 p A% y: f 原曲中的变化间“#5”和自然半音“4”不见了。这些变化是因为原曲调和填的词有矛盾,在演唱过程中,逐步地解决了这些矛盾。由于音乐语言的变化,原来的俄罗斯风格已变成中国歌曲的风格了。《保》是用五声音阶把原来的C调唱成E调而变成不同的调性,不同调式(羽调式变成了角调式)和不同音乐语言的另一曲调了,除基本节奏外,与原曲再无任何共同之处。现在我们再把五线谱和简谱对照一下:7 g' E5 G- g: V/ v4 g
如把原曲按E调调号翻成简谱,则成了:
, o; g) G. m7 ]4 I5 O 这样就无法唱了。
4 A: m/ ?: ?1 p- l: ^+ U 从《义勇军进行曲》和红军战士改造俄国十月革命时的歌曲的例子看,外国的音乐语言在我们的创作中,是可以借鉴,可以吸收,可以改造的。我们吸收外车的音乐语言,是“洋为中用”,来丰富 欠民族的音乐语言;正象我们吸收、改造民间和古代的音乐语言,是“在为今用”,来创造能表达今天中国人民思想感情的新的音乐语言一样。
: W: ~1 C; W7 o+ K 根据个人的创作体会,歌词的语言生活气息浓郁,也可以引起有同样生活感受的作曲者的共鸣。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音乐语言,使词曲相得益彰。作曲者要充分表现歌词的生活内容,就要创造一种新的音乐语言。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儿童表演歌曲《星期天》做一番分析:
: ~8 N/ o6 R) g, u/ q$ r 有那么一个星期天儿,我家的门口儿一拐弯儿,来了一个老奶奶,在路边儿。拄着一根长拐棍儿,提着那东西一大篮儿。走一步,挪一点儿,走了半天在没多远儿。原来呀她是串亲戚儿啊,忘记了住在哪个院儿。( e# P9 h8 _& ^7 y; n& r( H& j
我急忙跑到她身边儿,左手搀她的胳腕儿,右手又提起了大竹篮儿。串胡同儿看门牌儿,帮她找到了那一家儿。上台阶儿,迈门槛儿,一送送到了屋里边儿。老奶奶笑的眯缝了眼儿啊,阿姨和叔叔都围上圈儿。
; m: C a" x0 V 吴扬同志写的这首词并没有直接喊出“向雷锋学习”的口号,语言颇有生活气息,并有北京方言的特点,也富于动作性和表演性,这个作品演出后,人们从歌声和表演中可以感觉到一个向雷锋叔叔学习的好孩子的形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作者的观点愈隐蔽,对艺术作品就愈加好些。这就是说,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由作者直接说出来,而是选择适当的生活现象,经过加工使其典型化,变成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象《星期天》这样的词,就要求曲作者必须创造一种新的音乐语言,才能和词的语言相一致,才能刻划出有性格的人物,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为了加强歌曲的亲切感,我用了口语化的儿童念书调,并把它发展为一种民间风格较浓的音乐语言,来适应歌词所表达的生活内容。这种词比较容易产生流畅、活泼,生活化的音乐语言。而那种一般化的音乐语言则很难进入这种作品中。如果把这首生活化的词配到陈旧而一般化的曲调上,则成了:
" R5 J" @( ~+ j! K& d 有那么一个星期天,我家的门口一拐弯,来了一个老奶奶在路边。
& e# v0 [* n& g! a 这样,就会使人感到是在板着面孔唱歌,毫无表情,冷若冰霜,对老奶奶的困难无动于衷似的。要避免这样倾向,我们的词曲作者在创作实践中,都要注意深入生活、反映生活,去创造生动而新颖的艺术语言,塑造鲜明而准确的音乐形象。
G+ t0 N) g3 L" f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并改造古今外的音乐语言,去创造能表现实际生活的新的音乐语言,就可以使我们民族的音乐艺术不断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