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歌,歌词的感染力举足轻重。再好的歌曲,离了歌词,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o$ C z& Z, H8 m, o
我15至20岁时在空军歼击机部队服兵役,具体工作是维修歼—6飞机上的机关炮火箭弹等武器装备。我不知道国外的军人爱不爱唱歌,反正我服兵役的年代中国军人特爱唱歌,唱的当然都是趾高气扬荡气回肠的歌曲。每逢开大会前,单位之间都会有此起彼伏的拉歌,相信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对于诸如“好不好?妙不妙?再来一个要不要?”等等叫板过招儿专用术语都耳熟能详。当时甚至连西皮流水的京剧(样板戏)都能作为歌曲供数百人在一人用手打拍子指挥下齐唱。大凡遇到这样的场合,飞行员就会唱《我爱祖国的蓝天》的飞行员之歌,而我们地勤则比较尴尬,我们没有自己的歌。 6 I. x' R7 ^! s5 k
1976年我结束服兵役回到北京。1977年,初学写作的我想在文学体裁的各个领域轮番尝试一下自己的才能,以确定自己这辈子靠写什么吃饭。轮到试歌词时,我猛然想起地勤没歌,于是在1977年7月24日写了一首名为《地勤战士之歌》的歌词。我有一个写歌词的朋友在总政军乐团当创作员,叫王晓岭,当时他创作的《三唱周总理》捧红了歌手韩芝萍且唱遍大街小巷,特火。我拿着写好的歌词骑自行车从学院路到车道沟的军乐团驻地找王晓岭,请他据此判断我能否靠写歌词丰衣足食地安度余生。骑到首都体育馆十字路口时,碰巧看见从军乐团骑自行车出去办事的王晓岭。王晓岭蹲在路边看完我的处女歌词后,很是鼓励了我一番,说歌词先放在他那儿。 $ X6 e0 i6 I& S; v' m w7 Q' }
1977年11月7日,我意外收到了《解放军歌曲》编辑部寄给我的一本名为《歌词》(第8集)的内部刊物,《地勤战士之歌》赫然刊登在上边。原来,拿到我的歌词的次日,王晓岭就将它推荐给了《解放军歌曲》编辑部。后来,在山西省军区服兵役的我父亲将儿子的歌词拿给当时在省军区宣传队任手风琴演奏员的臧云飞,请他谱曲。当时尚未在作曲界出道的臧云飞为《地勤战士之歌》谱曲后,他左看右看不满意,自己给枪毙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那首歌词水准实在不高,使臧云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不他今天怎么能谱出脍炙人口的《一二三四歌》和《当兵的人》?再后来,我不认识的一位据说是沈阳军区的作曲家吉时哲为《地勤战士之歌》谱了曲,刊登在1978年第8期《解放军歌曲》上。据我的仍在服兵役的战友来信说,他们很是满怀豪情地唱了一阵子《地勤战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