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民歌译》,大三十二开毛边,书脊印“刘复 国外民歌译 第一册”,扉页印:“刘半农国外民歌译第一册 一九二七年北京北新书局印行”,版权页则为“国外民歌译第一集 一九二七年四月初版 一九二七年六月再版 第001943号(钤蓝色数字章)”。这就是说,我所藏为再版本,编号1943号,再版累计印数很可能二千册也。9 I5 c- Q# D' R* }+ I5 N+ c3 N/ A
+ l0 h9 [8 d+ t. ]
此书有周作人的《周序》和刘半农的《自序》。书中收入刘半农据法文和英文翻译的法国各地以及英国、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土耳其、波斯、印度、尼泊尔、柬埔寨、高丽(朝鲜)等国的民歌。附录刘半农1923年5月在巴黎译著的《海外的中国民歌》一文(初刊1923年9月23日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第二十五号)。7 u% o6 ]% I- |- m- M
2 D5 W- N) y4 d" j0 l& i7 G. p d$ } 五四新文学巨子关注民间,对搜集中国各地民歌、儿歌和民间文学作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其中刘半农和周作人、沈兼士、沈尹默、钱玄同、常惠、顾颉刚、魏建功等都是积极分子。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北京大学征集歌谣简章》,7月底周作人把所录的绍兴儿歌寄给刘半农。1920年12月,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1922年12月,歌谣研究会又创办《歌谣》周刊。而刘半农赴法国留学后,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外,锐意穷搜关于世界各国民歌的书籍,正如他在本书《自序》中所说的:“我既然是个爱赏歌谣的人,自然不能专爱本国的,有时还要兼爱国外的。当我在国外的时候,虽然自己没有能就地采集歌谣,而五六年中所搜罗到的关于歌谣的书籍,也就不在少数(当然,现在还继续着搜罗)。回国以后,有时取出来看看,看到自以为好的,而又是方言俚语不太多,能于完全明白的,便翻出一章两章来。到翻了几十章了,就刻成小小的一本”,那就是这部《国外民歌译》第一册。+ g$ U. R. C1 O8 K F2 x' w; V; q
* z+ F5 O, B7 ]. j: B. R
刘半农作于1927年4月9日的《自序》还提供了鲜为人知的新史料。序中开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