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宁民歌湖活动现场,传统的歌圩被玩转成当下流行的“快闪”;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壮族板鞋舞、苗族爬坡杆、彝族打磨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再是演员单一的表演,观众游客也可亲自尝试一把,体验其中的乐趣与魅力。4 b f4 F" E1 H$ r$ Q+ N" L
* Z# k$ I) n" Z0 b 在边城宁明县,一场主题为“骆越根祖祭-花山嘉年华”的2017宁明三月三“骆越王节”,引得东盟国家骆越后裔、旅美华人艺术家等上万人前来“寻根”。
' [) t( B" `" l s, D6 l$ U1 i$ v- _+ T. f$ E
沸腾了,广西。从革命老区到千里边关,从漓江之滨到北部湾畔,八桂大地成了人的海洋、歌的海洋。歌圩旁边,摊贩云集,商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前来赶歌圩的人提供食宿,无论是否相识,都热情相邀,盛情以待。
- q: Y! G) \0 m; v8 N( ~ B/ O
/ ?) N% o+ b, z: d9 ~* {5 p( f 歌圩场上,熟悉或陌生的人们欢聚一堂,赛歌、赏歌、交友、传情。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以“碰彩蛋”“抛绣球”等习俗传递心意。“碰彩蛋”即歌手随身携带染色熟鸡鸭蛋,一边唱着山歌,一边碰彩蛋,既为互相取乐承欢,亦可示意定情;“抛绣球”则是当姑娘看中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对方,表达爱慕之情、定情之意。/ i. E* _, E; a$ Y1 r
; x$ p0 o9 G/ V) Q
除了动听的歌会,五色糯米饭、艾叶粑、发糕、水油堆、壮粽等广西特色美食也令人大快朵颐,在尽享视听盛宴的同时,让味蕾也尽情过一个“节”。0 A; t/ E# N0 P: Z2 x0 @1 v* }
5 ?, [/ |- H. O8 ~7 y 传统好戏之外,“壮族三月三”还搭上了互联网、电商等新技术的“快车”,近年连续推出的“壮族三月三”电商节,将现代技术和产业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实现精神和物质“双丰收”,使“壮族三月三”更富活力与魅力。* y" j; T4 |) ~# n0 a
: H. t% `. ~4 E0 a U' n
好看、好听、好吃、好玩,“壮族三月三”不仅让壮乡民众为自己欢歌,更引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同歌共舞:在南宁民歌湖酒吧街,周代的祓禊、魏晋的曲水流觞、唐代的丽人游春、宋元的户外游艺、明清的祈福簪花等表演,再现了传统的上巳节习俗;在防城港金滩,来自越南海河、芒街、平辽等地的文艺团体组队前来“赶歌圩”;在柳州山歌赛上,近30位来自俄罗斯、加拿大、古巴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歌手,与国内近20个少数民族的140多名歌手一同纵情欢唱…… F: n/ C3 E+ y) K3 q- w* N
& R4 j9 R# {3 {' q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既是一场民俗文化盛宴,也是和谐壮乡民族团结进步的一次集中展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八桂大地生根开花,全区各族儿女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正齐心协力脱贫奔小康,彰显了壮乡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正如台湾游客蔡淑所言:“每个民族的特色都展示出来了,都是融合的,我们都是一家人。”( _ }: V3 U+ v6 [
4 b9 w v& k7 i6 n, U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歌不同。这个三月,广西处处是花海,八桂处处闻歌声。随着“壮族三月三”集体狂欢的落幕,各地“自选动作”接续发力,在桂西片区,一场声势浩大的“吼敢”歌会又掀高潮,来自百色、河池各县区及贵州、云南省邻县区的近万名民间山歌手,正在一展歌喉,各显风采。( T# Y* c W4 D0 m; l7 W
* c( d8 z3 S6 x2 t9 G1 G: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