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z. M0 v$ w, {1 I 如果说古典音乐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一大佐证即是近20年内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数十支职业管弦乐团,那么衡量这些管弦乐团职业化程度的一大标准即是“音乐季”的存在与否与质量高低。3月16日,在艺术总监吕嘉的执棒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一场主题为“余音-往事”的音乐会为2016——2017乐季的演出画上句号。这场主打法国音乐作品的音乐会无论是从曲目编排、舞台呈现还是演绎质量上,都达到了国内乐团鲜少做到的“高规格”。& Z6 u: f& z. r: Y2 N4 z
如果说柏辽兹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三幕“爱情场景”是弦乐融合度与张力的展示,那么拉威尔脍炙人口的《波莱罗》真正是乐团全面技术实力的展示,C大调上那著名的主题被一次次重复,给了几乎每一个声部一次“独奏家”的表演机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音乐家们也确实自信地胜任了这些乐段,在音场渐强的同时,吕嘉也让演奏速度均匀地加快,让这部乐迷们再熟悉不过的作品完成了一次情酣意畅的“爆棚”再现。, o# n) T c2 L& y) a, Q; T9 _, P
% N" ~8 N# f5 y
“形式”与“内容”往往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有了乐团、有了乐季、有了驻团的作曲家、演奏家……这一切,都是在为创造更好的音乐服务,这种创造往往需要策划者、艺术家甚至是观众自始至终的全情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规格”本身就是重视程度的体现。从最终的演出效果来看,这样的努力显然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