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和世界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如是说。他以曾参与音乐创作、近期热播的《大秦帝国》以及《大话西游》为例,解答了什么是好的音乐、如何创作才能“燃”起来,并批评了影视音乐抄袭现象,呼吁创作者去掉浮躁,静下心来。
- Z( Z& U2 ], N( W1 z2 d
1 v8 Q0 A1 h' m" w! ~: J" |$ J 赵季平曾为《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水浒传》等众多影视作品创作过音乐,至今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9 F! J% \! e7 [0 \% w/ ~
$ u* m) k, K3 b* ?1 |$ X 赵季平表示,音乐创作是很严谨的工作,好的音乐拿出来能够实现和世界对话。
1 o% {2 E5 z! z- I2 U
& X1 ^; J) \8 F: E6 ~5 D 提起电影《英雄儿女》,很多人就会唱起歌曲《歌唱祖国》;一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很多人就会想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看到电影《铁道游击队》,很多人就会哼出《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进入有声时代以来,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Z, w" @5 C% h2 W: J8 c, D7 c, T
" ^& ^. N3 l) H 而电视剧,同样如此。比如《便衣警察》,刘欢演唱的那首《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直流传至今。还有《渴望》中的《好人一生平安》、《篱笆、女人和狗》中的《篱笆墙的影子》、《外来妹》中的《我不想说》、《赵尚志》中的《嫂子颂》等,都曾在歌坛掀起过一阵风,至今还被传唱。至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枉凝眉》、《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等,更是深受好评……伴随着电视剧,一些歌曲或乐曲流传了开来,甚至成为经典名作。9 b; J% i/ p9 r4 a( F3 v# c/ q% L
* O& R( ]9 }3 h0 D1 c) i" x; `& C* A8 o
然而,和早期影视音乐蓬勃发展相比,近些年来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影视歌曲能够一炮而红、广泛传唱的,实在很少。中国电影家协会曾搞过一个百年中国电影评选,其中评选出了百部电影歌曲。可在这一百首歌曲中,几乎都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电影歌曲,进入九十年代后的电影歌曲很少入选。
% \! t/ q% y9 _/ l9 ?5 g: p
2 ]' v h4 s* ^9 q 这折射出一个现象,那就是早期的影视音乐地位较高,而现如今,影视制作单位越来越不重视音乐,尤其是影视歌曲了。正如著名作曲家王黎光所言,国内影视音乐往往处于“被歧视”的位置,由于投资方的压力,影视音乐成了“弱势群体”,有些影视剧拍摄结束后才临时找音乐家谱曲,这样,音乐跟影视作品形成两个体系,无法融为一体。
( n' N) @9 m$ k/ v6 q$ V5 Y8 b8 B- A$ y/ [/ S
这方面,港台地区做得比较成功,像《万里长城永不倒》、《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酒干倘卖无》、《在水一方》等,都是红极一时的港台影视歌曲。而且,港台影视歌曲几乎每个时期、每个年代都有精品出现。比如《新白娘子传奇》中的《千年等一回》等。. ^) k- v" _! ^' ]
1 {5 F7 D" S) h 内地影视音乐的创作,概括起来说大致有这样一些问题:其一,不重视,好多影视剧不配歌曲;其二,好多影视剧虽然配了歌曲,却没有特色,难以流传;其三,有些影视剧“吃现成”,借用已经流行的歌曲作为主题歌或片尾曲。比如《温柔陷阱》选用韩红的《那片海》、《王屋山》选用江涛的《愚公移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