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还没找到打开音乐剧市场的那把钥匙。”面对处于“婴儿期”的中国音乐剧产业,本届“上海之春”音乐剧发展论坛邀请150余位音乐剧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这个“舶来品”的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出谋划策。论坛上,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的一番话引人深思,最近,全国演艺家协会发布了全国演出数据。据统计,2016年,全国的演出市场规模469.2亿元。其中,娱乐演出的票房所占比重最高,接下来是音乐会、儿童剧、话剧等,“遗憾的是,在这份数据中,并没有标明音乐剧市场的比重,可见这个市场目前还是小众”。) P' N( ?( h5 g5 S4 {
" v8 f% J2 a& o5 Z) n3 d
业内人士认为,音乐剧产业能否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找准定位。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都需要找到音乐剧与中国文化和观众审美之间的连接点。7 }: f3 h2 ~, O1 ] r1 ~% s5 `
" l0 v5 u6 a( c, b) U' {, J 一台戏撬动整个市场不是没有先例
8 {7 c4 s- ~/ ]: x Y3 k: I. I% B7 [1 y& z$ c
“跟中国市场类似,法国音乐剧的发展历史也不长。”经典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制作人之一尼古拉斯-特拉在论坛上追溯了法国音乐剧市场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音乐剧在法国演出市场一直以“亚文化”的身份出现,并没有受到艺术圈和观众的关注。
3 u* Q- t" F+ S! T% \7 w+ }* m! M! s1 p& @ W# k. N
“拐点”出现在1998年,那一年《巴黎圣母院》横空出世。为了补贴音乐剧前期的制作成本,该剧制作人将剧中的单曲制作成概念CD发售。没想到引发轰动,单曲《美人》的销量创纪录地突破200万张。在这种气氛的推动下,《巴黎圣母院》第一轮演出就大获成功。《巴黎圣母院》的成功直接导致了法国音乐剧的蓬勃发展,法国一跃成为欧洲音乐剧重镇。
3 F8 T( \1 q) ?/ L$ A8 W, G* P/ a% ~- p' G3 C2 i
无独有偶,日本的音乐剧发展也经历了“爆款”带动整个市场的阶段。日本CN Playguide副社长於保義教在论坛中举例,日本最出名的音乐剧演出团体——四季剧团,1983年在东京设立临时剧场驻场演出日语版《猫》。1985年,日语版《猫》在大阪的临时帐篷剧场再次上演13个月之久。《猫》的成功为日本音乐剧开启了一个辉煌的年代。截至2015年,日本音乐剧市场票房达到620亿日元,占整个舞台演出36%的份额。' C" U8 f; w# k& i, T
: ^7 m8 [, j1 z
“中国音乐剧的‘爆款’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听完两位的分享,张洁十分感慨,“中国观众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剧?是欧美款,日韩款,还是属于中国的‘原创款’?这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