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款”出现非偶然,需要的是精准定位" K2 O; I" [( D, k4 A
' H1 [; s$ J1 E l3 y9 K0 V 一台戏撬动整个市场看似偶然,实则不然。在《巴黎圣母院》之前,法国市场上零星出现过如《五月花》《追星狂人》等口碑不错却商业反响平平的音乐剧。正是这些音乐剧不断“试错”,为法国音乐剧制作者开拓了一条有别于百老汇或伦敦西区的道路。
! }" w& ]7 J% P( B0 E6 Y2 w( P8 \, ?& d) H* u9 L! {
“法国音乐剧中,舞者与歌手角色分开,不像百老汇音乐剧要求演员能歌善舞。这样就让很多专业歌手能够登上音乐剧舞台。”尼古拉斯-特拉说,不盲目抄袭百老汇模式,反而成为法国音乐剧异军突起的关键。由于剧场条件不同,法国音乐剧一般采取大制作、巡回演出的方式运营,而不像百老汇剧目常年在中小剧场驻场演出。“音乐剧是高度商业化,面向广大人群的艺术样式。符合审美需求、定位清晰、营销方式精准,是音乐剧成功的关键。”! n# N' X8 f) T3 S
" w/ c0 Z' ^$ t2 V" |9 W, G “音乐剧要符合本国观众审美需求”,这一观点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日本舞台市场自从2008年达到顶峰后,一路下滑。然而,到了2014年,舞台市场开始回暖。《凡尔赛的玫瑰》《美少女战士》《网球王子》等陪伴日本几代人成长的漫画,被逐一搬上音乐剧舞台,吸引了大量动漫粉丝进入剧场。
/ q( _% m& a/ d5 e( u' F0 f) Q2 D) V% p& E* U9 [. T; I, W
“音乐剧是‘舶来品’,能否发展壮大,关键还在于从业者更精确把握音乐剧中的文化价值,并将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关联。”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张鸣说,要做到这点,对观众群体的了解、强大的创作能力、营销能力缺一不可。达到了这些要求,属于中国音乐剧市场的“爆款”就能出现。/ P7 k1 K: \ R* a% M$ x4 z+ |# S
, {! |! l& p4 t; d# `/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