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58|回复: 1

[作曲技巧] 古道响起“抬儿调”

[复制链接]
LesterPn 发表于 2017-5-9 21: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号子震天吼哦,背着太阳走哦,杠子搭肩上哦,号子喊起来哦……”电视上突然传出我熟悉的梁平“抬儿调”,把我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 r) |. B4 L, J  b. U- _* c. t. b$ A
  那是一种久远的美妙的回忆,整齐嘹亮的号子声仿佛犹在耳边:“起……嘿哟哟、嘿哟哟……”小时候,我家修房子,打地基需要请工人来夯基石,四个工人抬着笨重的条石,吼着自编的号子声,一步一步挪着步子稳稳地向前移步,他们步调非常协调,无论走平路,还是搭梯上坎,两根粗大的绳子把条石兜起稳稳当当。$ t( z6 n3 d& G3 g, ^
& ?, u- ]+ M9 R  B, m( Y
  十八岁那年,为支援三线建设,我曾随重庆四千多名青年到万盛黑山修公路。修到会战最险峻的猴石纤公路时,弯弯曲曲的几里山路上,几百名筑路工人夯地基的、抬条石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声震峡谷:“猴石纤呦猴石纤呦,今日我们把你歼呦。山高路险不怕难呦,万丈深渊脚下踩呦……”场面何其雄伟壮观,号子声何其气冲霄汉,怎不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 Q2 K3 i( y0 {& R! P4 g" A  Y  h
( ^8 t4 X# V1 `) y- V& f# j; s2 p. ?
  不由想起我在梁平的见闻。“我屋祖上几代人都是抬工,我是第三代,这是我的儿子,第四代。”在梁平百步梯的山道上,我们见证了地地道道的梁平“抬儿调”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学超和他的七个伙伴,其中最年轻的约三十多岁的杨世全是他的大儿子。今年七十三岁的杨学超,略显瘦削,头发已谢顶,鬓发斑白,留一缕山羊胡,但却精神矍铄,显得精明能干。
- L9 w8 o% f- d, N; D* z. h5 w( ^; M0 w; |
  “嘿嘿嘿嘿”,杨学超一声吼,八个抬工用四根扁担把一块巨大的条石抬起来,迈着稳健的步子沿着百步梯向山下走去。前面四人每人右手杵着一根棍子,后面四人每人左手杵着一根棍子,八根棍子都戳着地,像探路器,抬着条石在田间小道上一步步慢慢移步前行。“嘿哟嘿哟、嘿哟嘿哟”,整齐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嘹亮悦耳:) H/ ^) U3 W0 d! M4 K  e/ m- e
9 G5 z9 @* v' t6 e) q8 ]8 z6 D
  远看坡坡陡哟,伙计好生走哟。
! m! |. o4 P! i; E& t
0 k1 Z% ]$ R' e+ Y1 p& b  踩起有点滑哟,紧防达扑爬哟……
( g) T; _- I  t; V! J3 Y
7 h) f9 ?/ e) Q  铿锵有力的号子声在山道上飘逸开来,与远处的山泉声、鸟鸣声、蝉叫声……交融在一起,像一曲恢宏的山间交响乐在天地间昂然奏响。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esterPn 发表于 2017-5-9 21: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一段山路,快到摩崖石刻前他们停下来休息。他们小心翼翼放下条石,每个人都用棍子顶着扁担,绳子没松开,便于随时又起步上路。适逢夏日,山道上凉风习习,但工人们依然汗流浃背。杨学超取下肩上的毛巾,擦了擦满脸汗水,与我们聊了起来。“我抬了一辈子东西,也唱了一辈子‘抬儿调’。从十七八岁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现在唱的‘抬儿调’也是祖辈们世代教传下来的,是最原汁原味的梁平‘抬儿调’。在民间,迎亲娶媳要抬花轿,遇有丧事要抬棺木,修水库、造房屋、架路桥、铺公路都少不了抬工的活,抬工们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又必定会吼唱抬工号子。”
+ x- h5 u9 v* Z% Q& n- k' H: C
; r9 P' b8 S3 U! U$ y5 ~  “你们这是八人抬,如果遇到更重的石柱,你们怎么抬?”我问道。
7 x5 `* m# x  O2 P5 ?+ o' Q$ h% R8 ^5 V, P# D. b
  “抬工抬重物,有两人抬、四人抬、六人抬、八人抬的,也有三四十人,甚或百人抬一物的。比如,数丈长的石柱,重逾万斤,非成百人抬之不可。” 杨学超骄傲地说。
$ D8 S  C" a9 \9 H' ~+ S7 ~
8 `& j" r: `. M7 r/ y: w  不可想象,那成百人抬的石柱场面何其壮观,其迈步像万马奔腾的气势,其号子像黄河大合唱的音韵,那简直是一幅荡气回肠的国画,一首撼天动地的长诗。
4 D5 J  X- n7 g+ H/ G! g3 t, a' H
  “与众多抬工号子一样,梁平‘抬儿调’也是老一辈在生产劳动、生活礼俗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杨学超儿子杨世全插话道,“而与其他抬工号子不同的是,梁平‘抬儿调’不仅有反映伦理道德、汉族民风民俗的内容,也有叙事抒情、嬉笑怒骂的小情调,唱词丰富多彩,也很风趣幽默,从上一辈传唱下来很有韵味。”
; p1 c* ^, Y# Y; V" s% `! o# b$ |5 _+ r9 J( }" N! f5 G6 z
  梁平“抬儿调”属巴蜀民歌的范畴。它是梁平抬工在劳动中哼唱的乐曲,由劳动号子演化而来。“一对杆杆两头窄,我们一天抬到黑。心想放下不抬它,为了村里搞建设。”这是反映劳动的。“村村奔小康,家家住洋房。城市和乡村,没得啥两样。”这是适应现代的。在劳动中,抬工们随心所欲,即景成歌,指物成调,信手拈来,自唱自娱。
, V/ p% N- V$ {) M
( i+ N1 ^7 b; y, @* D! c( ]  “你们没留下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吗?”我问杨世全。
" v; k* r# `! f' \- y2 Y  l9 U2 Q  z3 u8 A
  “没有,都是口头传授,一代一代传下来,我都是第四代了。”
) e4 d8 f& [5 ]) I1 w. c
2 G  y9 a! I8 P! w0 j! m  “现在社会发展了,生产方式也进步了,很多建筑都是机械化了,抬工将消失。”
3 a6 |5 U$ }  w$ \) r4 p/ g5 Q
/ v: v+ D% ]8 h$ g! z2 T" p" N7 K  “确实如此,靠这个养活家人显然不行了。以前,到处都能见到抬工,随处也能听到梁平‘抬儿调’。现在抬工只有很少时候能用上,大都是观赏性的表演。很多后代都出去打工了,谁还会来做这个呢。”杨世全转头说。“我们脚下这条路,就是当年三峡陆路入川的古驿道, 再往下走可以看见摩崖石刻、斗大黄荆和蟠龙洞……”
* X/ @4 a# m, w1 y! [1 c2 \8 _5 ]9 f
, [; m5 t* `4 E" M  在抬工们休息的片刻,我下到摩崖石刻前,只见在百步梯古驿道旁岩石壁上,“天子万年”“蜀岭雄风”“蜀道难”三处正楷擘窠字赫然入目,三处石刻均出自明朝和清朝年间,石工精致,书法隽美,虽裂痕显露,荆蔓掩面,多有损毁,但石刻书法依然苍劲古朴,雄风犹在,峭然卓立于山崖当中,日月辉下,松柏之间,百岁梯旁。
2 `5 D! H0 W4 g2 W
; b# E0 c, O; {( Z  回头往上走,那百步梯越往上走越难行。不可想象,当年这条古驿道是如何转运军用粮草物资呢?或许,他们就是当年的老杨们,在这古道中喊着响亮的号子,一步步踏穿阻隔。
% `. V5 @1 v! X5 }5 }7 H6 E) E; T* A; N* b9 Q( E
  “嘿嘿嘿嘿,”杨学超又亮起嗓音,七个民工随着他又唱起了“抬儿调”,随着步伐的迈进,号子声又高亢有力地响起来:“太阳出来暖洋洋哟,抬起石头把歌唱哟……”这如歌的号子,使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似乎升华为永恒。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20 04:56 , Processed in 0.04311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