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朋友圈”,让世界聆听“中国之声”# ?2 n1 X4 e( C) c
; v, X& c, [4 z0 _6 U- K2 H9 i, _ 4月28日晚,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再度由上海交响乐团挑梁担纲。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自1960年创办至今,已携手上海交响乐团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共同见证着这座城市无尽的音乐风华。0 K! r. [6 ~% }$ v$ l9 k. p
( `; |0 u, g& [
本届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上海交响乐团特邀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以丝绸之路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为灵感,委约创作的交响组曲《敦煌》全球首演。与此同时,映现叶小纲近些年音乐创作心路历程的代表作《峨嵋》《悲欣之歌》《星光》及《喜马拉雅之光》也逐一奏响。 Z4 }( I5 m% z' b. G# }5 p1 M
, {* j1 \+ Q- i8 g, Z+ B/ v0 b+ ~. u. V 不谋而合望敦煌9 K& \2 o) T/ q& F
; f; `5 n& U' i% C
多年来,叶小纲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在北京,算得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北漂”,但身为“上海籍”的作曲家,家乡始终寄托着他心头抹不去的回忆和思念。1998年,当上海交响乐团邀请他出任驻团作曲家时,叶小纲欣然应允。次年,他便交出了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的首份答卷——交响乐《春天的故事》,并且同样在“上海之春”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而后的一系列合作,渐渐培养起他与上海交响乐团之间长久的信任和默契。2010年,双方再度联手,一部向世界介绍中国京剧的歌剧《咏别》,流畅地用西方通识的音乐语汇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树起中国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n9 W; i) \& O& E
5 W" W" P( i y- L4 B* t; z “叶先生对中国元素与西方技法的融会贯通,带有鲜明的文化标识。”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谈及此番再度委约叶小纲创作时表示,“我们在探讨创作主题时,受到丝绸之路的启发,双方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敦煌。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向世界的驿道,向西方传递着中华文明。而作为丝路重镇的敦煌,莫高窟的造像、壁画,无不镌刻着中国文化的璀璨和广博。如今改以音乐的方式传承和留世,不仅是记录,更是一条通过交响乐的形式表达,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绝佳途径。”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有过灿烂辉煌的古城一次次吸引着叶小纲去探寻传统文化的瑰丽。
' Z2 D9 y5 r; |* J1 F) y5 E) t* E% N, _0 N3 n4 M. ?" F" ~& \ g' F
除新作《敦煌》外,音乐会中首度在沪上演的《峨嵋》《悲欣之歌》《星光》和《喜马拉雅之光》都是叶小纲近几年带着对人文、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回望中国文化,用西方技法创作的代表作品。音乐会中,上海交响乐团驻团指挥张洁敏、音乐总监余隆接力指挥上下半场,黄蒙拉、胡胜男、苏畅、宋思衡、刘珅、石倚洁、沈洋7位青年翘楚同台助阵。乐队、合唱、民乐、独唱、独奏,各种形式渗透交融,奉献了一场情感丰沛的精彩演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