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声音走向世界4 Y4 E' \# j3 I4 G2 d I
" v" {2 ~0 \% W7 h
在中国音乐人砥砺推进的同时,如何让全世界知名乐团、作曲家和艺术家参与进来,环环相扣,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使者,是近几年上海交响乐团带着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这一更深层次的思考,积极探索和尝试的一个着力点。' C5 d h3 x! K. w( }! R4 a1 R
q9 z& V+ _9 A: G 邀请全世界优秀的作曲家创作具有时代气息、饱蘸中国文化浓墨的作品,便成为这环环相扣中的第一环。在广邀叶小纲、陈其钢、许舒亚、邹野、赵麟等中国作曲家奋笔创作之余,上海交响乐团也在积极为中国作品挖掘“洋写手”。如多次荣获格莱美奖、奥斯卡金像奖和普利策奖的作曲家约翰-科里亚诺(《甜美的早晨》,2012);将乒乓球元素融入音乐创作的美国新锐电子音乐作曲人安迪-保秋(《乒乓协奏曲》,2015);2016年亮相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青年作曲家法齐尔-萨伊(《中国狂想曲》,2016)……他们带着各自的思考,以跨文化的视角描绘和演绎对中国文化的独到理解。- _) a1 e/ E6 S7 p; e9 ^2 D( F
& p: W% K0 {( d7 \ }
此外,上海交响乐团还不断借助国际“朋友圈”,延伸传播半径。随着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合作的日益加深,让中国文化的传播从原先的中国乐团“单枪匹马”发展到国际伙伴的“组团前行”。同时,马友友、文格洛夫等一批享誉世界的艺术家的加盟,进一步延长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半径。在2016年举办的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组委会专门设置了“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吸引国际一流评委、各国参赛选手主动接触、了解和关注中国作品。# Z ? b& |1 W# m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