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之春”听见90后的声音& Y! ~& k) {* q7 v/ V$ c. Y
9 F2 L. Y9 G! S% e9 u! _
上海音乐学院大四学生胡斯豪10天前才得知,自己要代替意外受伤的廖昌永,出演歌剧《汤显祖》的男主角。他人生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是以救场的方式。3 S: H% g" _: W& S e( Q
) ?8 f# t9 Y" M( T6 A8 |7 l& t( o. R1 K
26岁的中阮演奏家杨净去年7月才来到上海民族乐团,她没想到,自己毕业以来首次登台独奏,是在“上海之春”。
' r" \0 e9 P2 L
! S$ T' P' u3 L5 z: W$ m 24岁的作曲家龚天鹏,4年前还是美国茱莉亚学院学生时,就以交响曲《英雄泪》在“上海之春”崭露头角。那时的他也没想到,4年后会有一场自己的作品专场音乐会亮相“上海之春”。
- K- P: }) ?" X8 }4 N% @& v% p& I# `, I/ u! W7 D# _: c
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的时候,人们听见的是陈钢、何占豪、俞丽拿这些30后、40后年轻人的声音。走过57年的“上海之春”,坚守力推新人新作的初心,把一代又一代年轻艺术家推上了舞台。
& o, O- W8 Z2 ~8 }% E+ l
* u0 y) A% X3 P6 q# U* _1 N% L9 R8 ` 如今,轮到90后了。$ G) q! r' G) M" X
, e5 w2 a# G- _! {
在“临危受命”中得到锤炼
" _1 M6 Q$ d4 E, y+ z, |. X# j1 G7 b7 v
不到10天的准备时间,要在一部中国歌剧新作中担任男主角,给了胡斯豪很大的压力。一个星期的排练,从早到晚不间断。胡斯豪不仅要完成好唱段,还要查资料,了解汤显祖的生平,进入当时的历史场景。他把自己排练时的录像拿出来反反复复地看,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 N5 Q `5 E! {) l; n/ @
/ O- A+ K9 h9 E
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四年,胡斯豪的舞台经验都来自西洋歌剧。而这次短短一周的排练,好像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对传统文化和中国风格的突击和探索得到了师友们的认可。22岁的胡斯豪,因为“临危受命”,更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因为得到学院和老师的信任,更有了勇气和担当。1 i. B6 T# x' ^3 Y) P' H: o
- }* ^* F* k8 _ 以多媒体颠覆固有印象
/ `1 i% q; ^1 W
6 T4 O% R3 i4 S6 y* N8 c7 J' S# _ 上海民族乐团今年有5位90后音乐家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杨净为了在《梦想新声音》音乐会上首演中阮协奏曲《千峰翠色》,从今年3月就投入紧张准备。《千峰翠色》的作曲家唐雨辰同样是90后,曲子写好一段,就交给杨净练一段。
& ^& O. K7 ]5 N9 w/ J x9 u% u. |( M9 [3 f$ k: A
5月15日、16日,杨净还将出演另一台“上海之春”音乐会《栀子花开了》。她和其他80后90后演奏家们,将以多媒体音乐现场的呈现方式颠覆人们对于民乐的想象。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说,这些年轻人代表了当今民乐演奏的最高水平,他们身上也担负着开拓中国民乐新思路的使命。
5 t7 I9 R1 r(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