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是“诗歌、舞蹈、音乐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人类音乐艺术活动肇始之形式(大约)是“乐舞”。其他如“歌唱”、“器乐”、“舞蹈”早期大多为“即兴式”的活动而未成“形”,把歌、乐、舞融为一体则是“乐舞”,是人类早期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1 J/ H. H/ [) ?6 q1 S' e+ u: I' h" V; Y
/ F7 \5 D' E' p, u: b$ b2 u6 ^ “music”被近、现代界定为“音乐”(声音艺术)。此语来自希腊语“mousike”,其语原是“moueikos”,意为“属于缪斯的”而“Muse”(缪斯)有音乐之神的意谓。“mousike”具有多重的涵义,包括以声音为中心的,富有想象的一切声音、诗歌、舞蹈和体育锻炼等的综合体(与中国古时“乐”的内涵相似)。所以西方古代也是“综合艺术”,只是在伽利略的“分析说”的影响下,音乐艺术才逐渐分为若干单独的艺术形式。“交响乐”初始为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6-1725)把这种序曲确为三段体的形式,形成了交响乐的基本格局。其后,也是在“分析论”的影响下,从交响乐中派生出来了“弦乐”(木管、铜管)等的重奏,再分析出了各种乐器的独奏等。所以,西方音乐艺术肇始者也是综合艺术。此外,不少国家至今仍然留存有不少此类的音乐艺术。“玛雅人的器乐与歌唱、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陈自明《书》,下同);阿根廷的探戈“是一种集音乐、歌唱、诗词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西班牙的费拉门格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舞蹈、歌唱、器乐于一体”;哥伦比亚公比亚,“男舞者还手持小鼓,边敲边舞,伴奏乐器有三个不同尺寸的鼓,一种竹筒响器,一支民间单簧管,有时还加上伴唱,舞姿、音乐都十分动人”;土耳其的泽贝克“用萨兹琴演奏”,“有合唱队伴奏”,“表演者边唱边跳”,“由唢呐和大鼓伴奏”等,皆是“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 8 _+ A' a s' v4 n- T1 X' G; v! o% W2 A& E
应该特别加重一笔的是印度的“乐舞”,公元二世纪有婆罗达牟尼圣者著有《natya Shastra》一书,详细地阐述了印度的音乐和舞蹈等,是历史上最古老的包括舞蹈、音乐等的百科全书。由于汉文译者侧重点不同,故有“乐舞论”,“舞论”和“戏剧论”等。这部书从古至今一直指导着印度乐舞的继承与发展。虽然印度被英国殖民了三百年左右,印度的文化没变,文字没变,服饰没变,语言没变,音乐舞蹈仍然保持本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且将“乐舞”与电影相结合,成为印度电影(乐舞)扬名世界的一个靓丽的品牌。导演萨雅吉-雷则因把乐舞巧妙地融入电影拍摄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成就斐然而声誉雀起,并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