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十分钟左右的短小作品,也让笔者联想到获得两项奥斯卡奖提名,由迪米特里-迪奥姆金为经典好莱坞影片《北京五十五日》(1963)所作的配乐。迪奥姆金的配乐带有阿甫夏洛莫夫此作深深的影子,尤其体现在气氛描绘和配器上。此外,阿甫夏洛莫夫还有包括歌剧《观音》、《杨贵妃》和讲述孟姜女的歌剧《长城》、《G大调钢琴协奏曲“中国主题”》和三部交响曲等,这些几乎被历史尘封的音乐,还有一个月前爱沙尼亚指挥家克里斯蒂安-雅尔维创作的《上海奇梦》,一同构筑了属于世界的中国故事。3 m% v( K7 K& W4 d: C+ M
5 l5 o4 A/ A; o7 Z0 C& Z 这场音乐会上,王雅伦演奏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健步如飞,一如笔者之前在其他场合听她演奏的卡巴列夫斯基第三和莫扎特《第九钢琴协奏曲》,触键轻巧干脆,音乐灵动天真,但少了一份自发性的从容,在弱音控制上尚需商榷。曲毕她慷慨加演了德彪西的《托卡塔》。下半场极具幽默色彩的帕格尼尼中提琴与乐队奏鸣曲曲毕,中提琴家李捷琦加演了帕格尼尼第24号随想曲。在中提琴上演奏这首技巧艰深的小提琴作品真可谓知难而进。李捷琦或许应三思而后行。《火鸟》组曲中,余隆对乐团掌控一流,双簧管及整个木管声部效果喜人,可惜铜管表现差强人意。8 f/ R h. u- d1 x8 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