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G20峰会文艺演出上,开场的《春江花月夜》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琵琶演奏家赵聪弹奏出第一个音符,用指尖点亮西湖。每弹拨一下,静谧的西湖上就亮起一盏灯,直到整个西湖光影灼灼、山水一色。赵聪告诉记者,接到G20的任务时,她并不知道自己要第一个出场。有着丰富演出经验的她,着实也紧张了一把。此后,G20的影响力迅速蔓延,“不只对我自己有影响,我感觉整个琵琶界都火起来了。” : P, ]! c. `, C/ r . U0 I# I G ~* z1 E6 w 赵聪很忙,演出、讲座、做公益。赵聪很努力,演奏家、CEO、老师八面玲珑。赵聪爱笑,东北姑娘的豪爽、琵琶女的细腻,在她身上巧妙结合。0 ~3 E% |8 i& }$ a
" D; H n1 _" l. p* m 创作生长在演奏上 ! E& F" G. ^0 C' [ ' D/ u: m8 }. u( D' |& T8 T 赵聪大学毕业后发行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卡门》,是吉他与琵琶的跨界合作。在这张专辑里,赵聪第一次接触创作。这个小改变对于赵聪而言,却是打开一扇窗。第二张专辑《聆听中国》,制作人给予赵聪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起初赵聪很害怕,怎么都不会写。“不会写是因为对琵琶太熟悉了。”于是赵聪展开“攻坚战”,一点点尝试,一次次努力。到了第三张专辑《经典永恒》,赵聪自己当起了制作人,喜欢融合、喜欢碰撞的她面对着更大的挑战。“一天都没学过作曲的我,天天听,仍旧写不出来。”赵聪总结自己写不出来是因为思想被禁锢住了。到了第四张专辑《琵琶新语》,原创作品就占了大多数,赵聪将自己在世界各地演出的触动写成了作品。“飞机上写得最多,谭盾老师说,飞机上是离天最近的地方,灵感也来得更快。”- Z: A" h& B2 }. n3 c+ C
/ N; d* M- c7 [) a' @. ^
有一天,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给赵聪打电话,要求她为大型音乐会《丝绸之路》创作一首琵琶作品。赵聪放下电话就开始想,如何展示敦煌壁画上反弹琵琶的伎乐天?接着赵聪踏上了这条丝绸之路,去莫高窟寻找灵感等待旋律降临。并最终完成了这首《丝路飞天》。乐曲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精华叠加多种创新琵琶演奏手法,融入当代世界音乐语汇,通过优美旋律及高难炫目的技巧,刻画了一位手持琵琶的伎乐天精美炫目的舞蹈,再现了盛唐宫廷的辉煌繁荣场面。《丝路飞天》于2014年底获批首届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作品大奖,赵聪也成为首届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音乐家之一。* M, c, l) y!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