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至24日,2017年第14届美国古典声乐家国际声乐比赛系列活动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国近500名参赛选手和观摩旁听人员共同参与了届中美声乐教育交流活动。本次比赛还进行全程网络直播,没有来到现场的声乐教师和学生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了比赛及相关系列活动。: e2 k6 D& |3 N. A
" c; Q& {5 w: d9 a% Y% k
既要“苦练” 也要“较量”# q% r5 `1 F: M+ X: f3 v
{3 `9 b W. x' T# ^7 b h
美国古典声乐家国际声乐比赛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给“埋头苦练”的声乐学子们一场“音乐较量”的机会。这次比赛邀请来自美国伊斯特曼音乐学院、伯克利波士顿音乐学院、辛辛那提音乐学院等13所著名音乐学院声乐系负责人和教授担任评委;同时,评委们还会在决赛颁奖音乐会现场为出色选手颁发专业录取通知书及奖学金。; {# n- `: B) O$ Z8 Q
, I" w. I4 g' t 本次比赛分为美声歌剧组和音乐剧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又分为中学组(14-18周岁)、大学组(19-23周岁)、青年艺术家组(24-38周岁)。报名参赛选手需要按照比赛曲目要求报送3首外文声乐作品,所有作品必须使用钢琴伴奏、用外文原文(如英语、法语、德语等)原调背谱演唱。音乐剧组用古典演唱风格、混合演唱风格均可,要求选手具备通过演唱塑造音乐剧角色的能力。从曲目要求可以看出,“古典”、“美声”、“原文”、“原调”是极为重要的关键词,忠于原曲和唱法本身是大赛对选手的要求。: @- S( g3 u4 j
2 s! H/ a q! A) y1 C 记者从大赛组委会了解到,每位选手都会获得评委一份英语书面评估。在初赛、决赛比赛选拔中,歌唱能力不仅仅是胜出的条件,无论是古典美声歌剧组还是音乐剧组,“会表演”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方面,这对于平时注重唱而表演不足的多数中国选手来说难度不小。评委会名誉主席马克-斯托达德表示:“即便是没有入选的选手,为比赛、学习而准备的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是有价值的。谁都可以唱,但我们要选拔的,是会唱更要会表演的人。一个表演者是对舞台有驾驭能力的人,无论他在舞台上走到哪里,观众的目光都会追随着他,这不是一个晚上可以练就的,是几千个小时的训练、一遍又一遍地表演才能成就。拿到证书也只是一个开始,面对的挑战刚刚开始。‘学会表演’是比赛传递给选手最深的体验。”未获奖、录取的选手,他们的信息也将会自动进入美国音乐学院留学评估体系,将有机会获得美国数百所音乐名校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