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45|回复: 1

[名家特写] 东西方戏剧相遇在《浮士德》

[复制链接]

3308

积分

4

听众

92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3308
1147187549 发表于 2017-5-6 14: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舞台大幕徐徐落下,剧场里再次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演职人员依次上台鞠躬行礼,但观众们的热情并没有随着他们的退场而消退,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掌声伴随着他们一次次返场谢幕。在歌剧之乡意大利,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剧场上演,这次点燃意大利观众激情的,是一出跨越了亚欧大陆的京剧。
' b" N! P& I' @3 }/ o9 h$ ~
" B, ~% S# X" o. n7 n9 `, e6 q3 s  2月28日至3月26日,实验京剧《浮士德》受邀第三次登上意大利舞台,在维尼奥拉、帕尔马、罗马、普拉托和米兰等地演出21场。自2015年首次在摩德纳首次登台后,这出实验京剧已经在意大利连续3年巡演。一朵经过东西方戏剧碰撞出的火花,正在亚平宁半岛不断点燃人们对京剧的兴趣。
6 M$ ^8 T+ k1 M4 X) d0 N8 f- E* O& I. A
  “这样的演出形式太有趣了!”在罗马市中心的阿根廷剧院里,一名年轻的女观众在剧终后仍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虽然浮士德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是看到用京剧表演诠释它,实在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我已经被京剧彻底迷住了!”伴随着《浮士德》巡演,越来越多的意大利观众就这样成为了京剧新“票友”。! p( F" e5 p5 r7 N  Q: o

) R* P# N" E# q! M9 S  据该剧中方导演兼主演徐孟珂介绍,《浮士德》2014年由德国导演安娜-帕史克构思,随后由中意两国作曲家和中国剧作家、戏曲导演精心酝酿,最终于2015年由中国国家京剧院和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合力将该剧推上舞台。
& ?6 r* s; z! Z) O7 S) Y
( V) S  {  ~  S- R, y  作为一部“外向型”实验京剧,《浮士德》在故事选材上要与西方观众产生共鸣,这是创作团队最初就定下的目标。《浮士德》改编自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同名著作,剧中化用了浮士德与少女格雷卿的爱情悲剧。在约120分钟的演出中,通过“契约”“艳遇”“厄运”“回归”4幕,讲述了年老的浮士德受魔鬼诱惑,与其签订契约后返老还童,并在魔鬼帮助下疯狂追求少女格蕾卿,最终令后者家破人亡的悲剧。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8

积分

4

听众

92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3308
 楼主| 1147187549 发表于 2017-5-6 14: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更贴近西方观众的欣赏习惯,《浮士德》在表演方式上虽尽力保留了京剧艺术唱、念、做、打的传统,却不得不放弃很多京剧中的拟象性表演方式,引入更多现代戏剧的具象性表演方式。例如,在浮士德和魔鬼前往格蕾卿家这段情节里,为了更直白地表现出浮士德的急不可耐,两名演员在台上以现实奔跑的方式进行表演,而魔鬼在此时也适时打破“第四面墙”,用意大利语对浮士德说“这可不是京剧”,这样的自嘲引得在场观众哄堂大笑。& o6 u# f+ n0 i* R9 \! a) Q* |
: t. d6 n; }0 ~& T1 v. e, o% ~- }
  此外,为激发观众产生共鸣的需求,演员在表演时除去唱、念、做、打外,还要更加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于是,扮演浮士德和格蕾卿的演员刘大可与张家春就分别在演出中加上了真正的“哭戏”以表现痛苦。刘大可直言,这对演员表演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必须让自己更加投入,每次演完浮士德笑着哭的戏份后,自己常常由于过度投入而筋疲力尽。
7 w/ [7 ^- v4 N' J6 V* t9 Z; Q" T# n; f- }( o5 Q
  表演方式的调整相应导致服装造型上的变化,如《浮士德》中魔鬼的动作戏份较多,其服装一改传统京剧中宽袍大袖的传统,较多地采用更加修身的设计,从而让肢体动作能够得到进一步体现,只在蝙蝠图案、立领等一些细节上,保留了京剧戏服的传统元素。作为丑角的魔鬼也并未涂上浓墨重彩的脸谱,而是和生、旦两角一样采取简单的面部造型处理。
5 a5 @0 Z. q8 V& s) s7 F+ R4 Y9 ~" X" S# w$ F$ A4 X
  在音乐方面,文化差异带来的音乐差异成为最大难点之一。传统京剧的配乐模式和乐器无法完全满足剧情需求,于是在给《浮士德》配乐的乐队里,特别加入了3名意大利乐手,通过增加贝司和低音提琴等西方乐器来弥补二胡等传统乐器在低音方面表现的不足。* v; x7 T3 m# k1 g

/ _6 k3 g# `$ ?& m( x$ I6 R  值得一提的是,京剧《浮士德》的配乐,出自两名意大利作曲家之手。虽然此前已经有过不少跨文化音乐创作经验,作曲家亚历桑德罗-切普里阿尼对这次创作开始遇到的难题还是“心有余悸”:“中意语言方面的差异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切普里阿尼说,中文中的音调变化是空前的挑战,“中文里音调的变化可能引发意思的转变,而在意大利语里则不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在我们能凭借科技手段跨越这道难关”。
. K! N# b( D( M- M6 K
4 J( m8 @, D4 m) U/ W! s5 ~  配乐创作的难题虽然迎刃而解,但乐队合练时又出现了新问题。起初中意两国乐手都想把各自乐器的特点表现出来,可是,“就像在用乐器吵架一样”。经过不断磨合、调整,中西乐器以及电子音乐组合真正形成了互补,让音乐表现得更加丰满。' q" i0 ^# l' N. n% q7 r

8 L+ a( C$ R$ G7 u+ Y1 U' ?  即便这样,就在这次抵达意大利进行巡演时,作曲家还在对乐曲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加符合剧情需要的效果。“《浮士德》之所以被称作实验京剧,就在于它的实验性。”徐孟珂说,每次演出都会带来新的调整和改变,正是这样不断地修整和完善,才让《浮士德》获得越来越多意大利观众的青睐。东西方戏剧的碰撞融合,正因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浮士德》中取得更积极的“化学反应”。
2 c8 ~4 E; W+ b8 @4 G  G
4 }# Z7 |/ ^, n) T8 }. J0 F0 ~( n  乍一看,《浮士德》与京剧相去甚远,但细细品味,却不难体会到主创的用心。整部戏的调度、身段、唱段都向传统折子戏借鉴,从而令整场演出更有深度,避免让这次京剧“实验”成为“闭门造车”:老“票友”们在《浮士德》中不难发现《三岔口》《拾玉镯》《失子惊疯》等经典京剧的影子;在将观众情绪推向高潮的最后一幕里,浮士德在狱中与格蕾卿会面后“笑着哭”的独白,更是借鉴了昆曲《烂柯山》中朱买臣休妻的情节。1 m6 J4 I! y: ~: i2 P
0 K9 B; b" V2 q3 O
  意大利巡演结束后,《浮士德》将在5月参加威斯巴登艺术节,接受德国观众的“检验”。虽然相较于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意大利观众,德国观众可能更加严肃挑剔,但徐孟珂依旧对《浮士德》能在德国继续获得成功信心满满,“京剧走到哪里都是好看的、新鲜的、唯美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3 07:13 , Processed in 0.12299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