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九寨沟的春天来得有些晚,残雪萦绕在山巅将绿色掩藏。游客尚未大量到来,秀美沟谷有些寂寥,而这正是唱南坪曲子的好时节。% @& i ^9 q9 ~- l! |
' o# P; k# E5 d, w 每到这时,九寨沟县永丰乡下寨村的马贵蓉便会呼朋唤友围在火炉旁,熏热咂酒,拨响三弦南坪琵琶,高兴的时候,筷碟甚至板凳桌椅的敲击之声都会成为曲子的伴奏,随曲子的婉转高亢,一唱一宿。- M; w5 ^/ _! ]1 ]/ j, q9 s
, X% a) ^! p9 A( |, r
家族传承唱法 见证地域融合
" i. f) k& w, }/ k( U+ a/ c0 t m: I3 V
对于马贵蓉来说,唱南坪曲子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生命基因。小时候跟着妈妈上山干活就唱歌,而今4姐妹个个都是曲子高手。
$ T, d4 M4 q& I8 D! y3 m1 Q) p$ A2 k. m; J0 U# @ U$ u
据说,永丰乡是南坪曲子的发源地。永丰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唱南坪曲子。对南坪曲子起源较为一致的说法是:南坪曲子始于清朝中期,在九寨沟县流淌了数百年。3 O) e8 T8 |- @ ^0 X% |$ |
( w" d! B2 y6 L7 E* _
九寨沟县原称南坪县。九寨沟县志记载,早期的南坪被称为“扶州城”,老扶州城因匪祸及洪水被毁,另选城址于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坝,至1729年筑成。1953年建立南坪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I* X3 N P1 G
/ W) O: l0 n G4 x- N 九寨沟地处川甘交界处,从青甘方向过来,翻越弓杠岭即到达川西北重镇松潘,进而进入成都平原;顺白水江而下,可到百里外的陕西或四川广元。九寨沟文化研究者田瑞泽认为,正是这样的便利,让南坪成为汉族与藏羌等民族交融的地方,各地的文化、民间音乐也自然进入南坪,南坪文化呈现不同于陕甘、不同于四川的特色。: J/ P* p5 L7 Q& L
5 X6 Z+ X9 q- X0 X F 清末民初是南坪曲子形成壮大的重要时期。田瑞泽考证,清廷曾对九寨沟县进行征剿,其后便鼓励开户和移民,从而形成两次移民涌入的高峰。长期的藏、羌、回、汉等民族杂居,促进了南坪曲子的发展,也使得南坪曲子从一开始就成为地域文化融合的见证,民族音乐交汇的瑰宝。
% L+ \, B) P& q, E# _- e9 c' e+ v6 O# J" W, l* O8 p9 l* }8 j
其后,外界高速通达、高铁密布,九寨沟丧失了便捷之利,从交通要道变为闭塞之地,曲子亦百年不变,发音、唱腔、唱词等保留了自己的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