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83|回复: 1

[名家特写] 文艺“外援”:爱上海的理由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3

听众

7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4015
zghifi 发表于 2017-4-28 16: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艺“外援”:爱上海的理由  v7 U. }) _1 R/ E
) M( Y7 A1 A3 |* Z/ {: J5 f0 o
  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有的是上海文艺院团请来的“外援”,有的自发来到这座城市寻找机会;有的如同候鸟,每年频繁到访,有的把家安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创作的灵感,也为上海注入多元文化,架起沟通世界的艺术桥梁。, f; c- l4 @9 D0 J0 r6 U; l

) D! O5 H, c: r% Z3 |  上海需要我,我就来了1 |2 \8 E* n8 K& c
6 o5 ?1 v, W& d1 w/ s) H
  1999年,上海交响乐团到俄罗斯招募乐手,希望依靠“外援”提升乐团的整体水平。那时候萨沙37岁,在俄罗斯交响乐团担任大号首席。他说:“我记得当时指挥家张国勇对我说,上海交响乐团需要有经验的大号演奏员,上海也需要人才从事大号教学,因为孩子们没有足够好的铜管乐老师。这里需要我,我就来了。”就这样,他成为上海交响乐团改革开放后最早引进的外籍乐手之一。18年来,世界各地的乐手来来往往,唯独萨沙,至今坐在上海交响乐团的大号席上,默默耕耘。# d! W" F7 a& h# h

8 d# s# u0 `) J2 P9 k0 N- ^( D  来上海两个多月后,萨沙就把妻子和两个儿子接来了上海,一家人在这座城市开启全新的生活。现在,他已经能听懂不少上海话了,还会说一些。
0 `9 g3 o9 K6 C7 F# o- v$ p# j* ?! C2 \: T7 V; H! E" ^
  铜管乐一直是中国交响乐的短板。萨沙的到来,为上海交响乐团铜管声部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和乐团其他铜管乐手们一起组建了东方铜管五重奏,举行室内乐音乐会,积极参加乐团的各类公益音乐教育活动。此外,他还坚持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大号教学,潜心培养未来的铜管乐手。' Z# s9 k8 @( M' B9 w7 ]0 p
6 N9 E' K: V& i6 F/ v$ K; ?( l! g
  每次来都有惊喜和感动' E; Q0 N; g) ~, t1 \; m6 g6 m

0 m+ o% ^* U/ F( ?+ Z/ C! |  舞蹈家帕特里克-德-巴纳生于德国,成长于西非,曾为世界各地的舞团和舞者们编创了不少力作。5年前,上海芭蕾舞团第一次请来帕特里克为原创芭蕾舞剧《简-爱》担任编导。此后,帕特里克几乎每年都来上海。他为上芭操刀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还排演了《春之祭》和《路德维希二世——天鹅大帝》,在去年第五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开幕之夜亮相。他说自己与上海芭蕾舞团建立了一种无比密切的关系,就好像是一场“婚姻”。帕特里克的哲学是:如果你不挑战自己的极限,奇迹就不会在舞台上发生。因此他对舞者们非常严格。上海芭蕾舞团首席舞者吴虎生说,经历帕特里克“魔鬼式”训练之后,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飞跃。
$ Y6 D* U3 w: A1 f3 `$ J1 E4 _4 |8 N$ c" K
  帕特里克告诉记者:“每次来上海芭蕾舞团,总有一两个舞者的变化让我惊喜和感动。我很少见到如此开放、有如此强烈意愿去做点什么的人们,我享受和他们一起的每一刻。”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3

听众

7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4015
 楼主| zghifi 发表于 2017-4-28 16: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众八成都是中国人  p% N4 w. F5 @( l

. U. [/ x- r, a% N8 C5 ]  来自非洲东部岛国毛里求斯的吉尔伯特,是活跃在上海的Noukilla乐队的主唱。他早在2001年就来了上海,和上海不同爵士乐队都有过合作。2005年,吉尔伯特得到一个演出合约,便召集其他4个毛里求斯伙伴一起来表演。5个人定期聚在一起,表演传统的毛里求斯歌舞“塞卡”(Sega)。2010年,Noukilla成立了,他开始尝试做原创音乐。
4 X6 |) ?1 \0 k. l" G8 C9 E
" o4 }# [2 @8 V! D! e" n  塞卡起源于黑奴之舞。毛里求斯曾被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当黑奴们结束一天繁重的劳作,就在海滩上燃起篝火,用传统乐器演奏音乐。吉尔伯特说:“塞卡产生的原因十分沉重,但它产生的目的是带给人们快乐。”“Noukilla”在克里奥耳语中的意思是“我们来了”。吉尔伯特说,从前他们的观众外国人比较多,现在观众里80%都是中国人。即使他们听不懂歌词,仍然会留下来听。
5 ?: q& P- A: i: J3 N" i6 ~- b* \8 g
  在上海,每天都能听来自世界各地的爵士乐手的精彩表演。吉尔伯特说,“上海接纳和包容了我们,我们希望能成为上海与毛里求斯之间的音乐桥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23 09:38 , Processed in 0.11155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