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建团不足半年的苏州交响乐团将首次走出江苏,在指挥陈燮阳率领下,登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演“大众贝多芬”专场音乐会。这是东艺2016/17演出季中第9支,也是最后一支亮相的中国本土交响乐团。% g" Y2 v- a0 E4 q! C0 S# [: o
h+ @4 r/ ?& ], W$ T; q+ W
一直将高水平交响乐演出作为重点的东方艺术中心,几乎迎来过世界上所有顶级交响乐团。尝遍西洋交响大餐的上海乐迷耳朵“刁”、难“伺候”,9支中国本土交响乐团此次接踵带来17场“中国力量”音乐会,无论对于剧院还是乐团来说,都可谓一种挑战,这其中包括沪上本地上海爱乐乐团9场系列音乐会,以及北京交响乐团、湖南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黑龙江交响乐团、陕西爱乐乐团、江苏省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和苏州交响乐团等8支外省市职业乐团轮番登台。+ L4 S1 u1 [8 E s
2 W: _) X9 A9 W' ~- Y3 S* y
职业乐团数量猛增,还差什么? % @, |9 c1 P w 6 l! j" G5 G5 W9 x# ~ “中国本土交响乐团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苏州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介绍,三五年前,国内职业交响乐团数量约在30—40家。去年,据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统计,国内职业乐团已达72家,不仅各省拥有自己的省级交响乐团,不少发展良好的城市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交响乐团,如宁波、杭州、珠海、温州等,去年12月31日完成首场演出的“苏交”则是其中最年轻的一支。2 E9 l v0 ~$ M0 b) e
) G k P1 { {0 Y M0 d6 \. D 交响乐在中国迅速发展,与城市经济起飞、文化需求增长密不可分。“拥有一支自己的交响乐团”成为一种城市梦想——当今世界,大多数知名城市都拥有优秀的交响乐团,人们也常常通过评判某一交响乐团的演出水准,来感知该乐团所在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曾长期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的陈光宪感慨,过去,职业乐团“掌门人”聚在一起常戏称是“抱团取暖”,由于投入不足、演奏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演出质量很难提升。如今,这一状况在慢慢改善。随着社会对文化事业的日益重视,政府投入加大、市民素质提升,交响乐团的演出水平与观众参与互为因果,水涨船高。 2 X# ^7 C3 L" I) t2 p5 `2 X. ` E' Z0 ]7 A
在陈光宪看来,决定一支交响乐团发展的根本仍是演出质量的提升,这有赖于资金支持,也需要本土人才的成长储备。作为新成立的乐团,“苏交”采用60%乐手从国外聘请的方式,希望通过成熟乐手的传帮带,慢慢提升本土乐手比例。“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强,大批海归执起教鞭,国内音乐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水准越来越高,但独奏水平不俗却欠缺配合仍是短板。可以说,技术、音准、速度都没问题,但要加入一支交响乐团,仍旧欠些火候。” 0 t/ O$ K! C2 ^+ c! i' V9 f _ O0 K
北京交响乐团团长助理周晓南提出,“与世界名团相比,在北上广的大团,如爱乐、国交、上交,实力几无差距,而一些地方乐团水平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丰富曲目量,按照国际化的要求加紧训练。” * ]6 }: ^- r& j' L) K, \0 H ! y' j" z; L, T+ e1 g 国际名团频频踏足中国,如何与之竞争?湖南交响乐团团长肖鸣认为,名团来访并不可惧,本土乐团可以在演出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于世界名团,包括演奏一些本土原创作品,或邀请世界名团共同合作、加盟演出。/ Y) v3 u4 ]/ g. N4 x
4 N9 v- v. R; T+ v6 c “各个城市的音乐厅越来越多,用什么来填充音乐厅的日常运营?”陕西爱乐乐团团长崔炳元提出,常态的文化生活才是让市民的欣赏水准从量变到质变的途径,这就是本土交响乐团可以一展身手的空间。不少乐团将普及性演出作为全年演出的重点。“我们做了10年公益性演出,这为我们在江苏争取到了很多观众”,江苏省交响乐团团长吕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