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多年了,我就等着这一天,等着可以办一场专门的‘新学堂歌’音乐会。12年,我终于等来了。”日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多功能厅内,耄耋之年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激动万分——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宋官林的支持和策划下,她倾注12年心血谱写的“新学堂歌”将作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东方音乐季”的重头戏,于5月31日登上北京国图音乐厅的舞台。
% w2 |; Q$ `: _# @/ Y) o! a
* s- d2 j; U) {; H 谷建芬创作的歌曲可谓家喻户晓,《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与微笑》《那就是我》《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烛光里的妈妈》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影响了一代代听众,这位泰斗级的作曲家更为华语流行乐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7 e/ m* _" ]4 }7 r
/ w$ m' I- a: ~# ? 2005年,一位领导人偶然对谷建芬说起“现在的孩子没有歌唱”,而这也正是谷建芬的痛心之处。“看看现在电视上播的、社会上唱的都是什么歌?有多少歌正在污染着孩子的耳朵!当年就为这么一句话,我决心为孩子们写歌。”她说。. ]7 s3 V. L/ N
. m- ]0 g( }8 V! N
于是,古稀之年的谷建芬开始为优秀的古诗词谱曲,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传唱这些歌曲,理解和喜爱古代文学经典。当最先完成的6首歌曲进行录制时,听着稚嫩的童声唱出《游子吟》等古诗中的词句,谷建芬泣不成声。本来,她还怕孩子们不喜欢这些歌曲,孩子们却告诉她,这些就像幼时姥姥唱的歌。“我也是母亲的孩子,当我老了的时候,如果没有为文化传承做一点事儿,我人走了的话,就是白来一生。”怀着这个真诚的信念,谷建芬一首接一首地创作,12年中,50首“新学堂歌”陆续问世。! u( `' A! R! c1 k4 R% e; ~6 Z: Y
' y/ D/ e) d5 t4 ?' k 谷建芬创作的“新学堂歌”脱胎于“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在我国新式学堂创作的歌曲,李叔同的《送别》就是传唱至今的代表作。为了完成“新学堂歌”的课题,谷建芬掏出自己的积蓄、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从作曲、配器,到乐队、演唱,谷建芬全程参与,力求完美。- F) A, Y X2 ^
$ W4 A$ j# Z1 P, p 在这期间,谷建芬经历了老伴与女儿相继去世的打击,她也因此患上了抑郁症,曾经一度每天呆坐在钢琴前,一个音符也写不出来。“女儿和老伴一直是我推广‘新学堂歌’的帮手,是他们帮我印歌谱并安排演出和推广活动,以前每到‘六一’我们都要在小区里搞‘新学堂歌’的演出。我要完成他们的心愿。这件事情如果不做好,我就不会走!”谷建芬说,是“新学堂歌”治好了她的抑郁症。
% M4 X2 S% b6 @. B5 }- ?
. c6 A. B+ N: ^7 c4 S 谷建芬的呕心沥血得到了孩子们率真的回报,从2005年到2011年,“新学堂歌”先后走进重庆、厦门、上海和北京的学校,为孩子们所传唱。特别是当北京东城区、平谷区等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唱起“新学堂歌”时,这些歌曲唤起了他们心中最质朴的情感——许多孩子敲着小鼓、唱着谷奶奶的歌,他们童稚的心被谷奶奶的诗情激活了。, {( y$ m: A8 a# x
( |6 N6 \# S, H# D. h! \* _$ S
随着“新学堂歌”创作的日渐推进,谷建芬希望“新学堂歌”能够走进全国中小学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经过多年的推广,这个想法实现的难度仍然很大,但是谷建芬表示“一定会把这件事坚持下去”。5 C# p0 M0 `! ^& r0 ?7 F
4 Z; t4 {. L( M0 Z" L; O 虽然现在没能进入孩子们的课堂,但宋官林决心,先要把“新学堂歌”带上舞台。“谷建芬老师是我十分敬仰的艺术家,她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艺术化、形象化,用音乐为孩子们筑成一座精神家园。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节目的热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谷建芬老师‘新学堂歌’音乐会的主题正与此契合,我们将尽全力排演好这次音乐会。”肩负着一份义务和责任,宋官林为音乐会组建了优秀的创作团队:音乐总监由作曲家洪兵担任,优秀青年编导周莉亚任总导演,青年编导刘鑫、刘磊、刘翠、谢元臻组成编导组,徐珺蕊担任文学撰稿。
; q" p) t( g) Y2 N# M' p2 j2 [! H) F% L+ t, Q- ^2 u
谷建芬的执著与坚持,激励着这支“80后”的年轻创作团队。从对每一首“新学堂歌”的反复聆听,到与谷建芬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再到思索和尝试最能够让孩子们接受的表现形式,创编团队做了很多功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