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94|回复: 1

[词曲转载] 中国戏曲音乐原本就有“一板两眼”

[复制链接]

920

积分

2

听众

34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20
大方叶倩 发表于 2017-4-22 06: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囯的四分之三拍,产于中囯,长于中囯。可谓中囯特产,是世界上独具特点的四分之三拍,不同于任何一个囯家的四分之三拍。/ z; [0 g5 C, t5 w- s# g! C
, s4 @$ }- k6 @' k
  中囯的四分之三拍自古有之,深藏于戏曲音乐之中。并非施咏在《三拍子都是“蹦擦擦”吗?》一文中所说“在中囯音乐节拍的板眼观念中,也原本并没有一板两眼之说”(详见3月1日《音乐周报》)。此说差矣,显然是没能深入到戏曲音乐深层中去,更没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肯定地说,中囯戏曲音乐的矿藏中原本就有“一板两眼”(即四分之三拍),只是未能准确地给以冠名,或者说未能被广泛开採和运用,应该说它是随着中囯戏曲音乐板腔体制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正象中囯戏曲艺术一样独特而冨有个性。例如:京剧打击乐中的“马腿”、“大锣三击”、“小锣三击”等就是突出的示例。如下例所示:$ B, D. b, ~1 X& X

  s6 X2 }3 P7 k$ }2 o! q9 V1 E  打太 │: 仓个 来太 乙才 :│
9 U$ c5 ^' a2 e6 |' |4 v! K  Y3 `! u4 z, ~
  仓 仓 仓 │ 仓个 来太 仓│) }% |9 s* c9 ^2 K: U2 ~" w# _

0 l) z0 y# z- |8 j* p. i  再如豫剧唱腔音乐中的“垛板”,也是最好的说明。: Z" h( ?  p* H1 Y1 n' Z: p; e" f4 h
5 ?7 E! j1 e- H. ]
  从上例中可以发现,它在节拍的律动上。不再是人们习惯于欧洲借鉴过来的“强、弱、弱”,而是“强、弱、强”和“强、强、强”极冨特色的四分之三拍。但是,由于当时戏曲音乐文化的落后,加之线形的结构,又没有专业的曲作者,所以也就很难能够从织体上考虑,往往都按单线条发展的习惯记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板无眼的四分之一拍。如下例所示:9 V' Y6 c1 @; `+ c$ \. q, u
8 C3 x8 {, W5 U& x2 D4 U9 N) k
  上例的记谱方法在节拍的律动上就比较单一,虽然能够迎合彼时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但是,在注重“声音化妆”讲究音色变化的今天,就很难适应广大青年观众全方位的审美要求。尽管有志于豫剧唱腔音乐发展的作曲家们也在努力开发运用“一板两眼”的节拍,并创作出了大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一板两眼”唱段,遗憾的是仍然沿用了外来的四分之三拍的节拍规律。很多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它们的强弱音变化仍然是借鉴过来的“强、弱、弱”的律动,并没有按照豫剧音乐四分之三拍的特殊规律加以运用和发展。这一点,虽然不能说是数典忘祖,起码应该承认,这样下去必然会使豫剧音乐自身的节拍特点受到削弱。我想,如果我们的作曲家们能够按照豫剧音乐这种“强、弱、强”的三拍子律动进行创作,必将对豫剧音乐的发展,甚至对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0

积分

2

听众

34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20
 楼主| 大方叶倩 发表于 2017-4-22 06: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从织体方面考虑,它较之有板无眼的四分之一拍的形式丰满的多。* Q! \6 k# }' M" h( ]. h" F

+ a' e) Y9 ?- @) i& s! x  当然,丰富的伴奏手法远不只这几种,但就此已足以说明,它较之传统豫剧中的有板无眼的四分之一拍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为它增强了节拍对比,丰富了声音色彩,扩大了渲染感情的幅度。不过,这种特有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强、弱、强”的四分之三拍,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引起我们戏曲界的足够重视,也未能被广泛运用。
! N3 n: G! j- H1 Z0 {
% I% @* f% U) P! d  实践告诉我们,民间音乐中很多独具特色的东西,并非都能在教课书中发现,而往往是从传统的艺术矿藏中发掘出来的。比如打击乐中的“马腿”、“大锣三击”、“小锣三击”等就是从四分之一的节拍中解放出来并升华为具有中国戏曲音乐独特风格的四分之三拍。而且这种节拍与管弦乐的结合已被普遍地接受。甚至已被歌剧、舞剧、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等音乐体裁所采用。我相信豫剧音乐中这种“强、弱、强”的四分之三的节拍,也将会被逐步地推而广之。
3 W: \$ O- n5 \6 W- \8 G4 \, {4 {$ I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2-25 12:12 , Processed in 0.10895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