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代唱 不如做最好的自己% P# _' m4 ?6 W7 A- }6 @( [' m) U
6 m# V/ c( O" \! b4 X
如果你是K歌的爱好者,手机里大概会安装过唱吧、全民K歌等翻唱APP。若是资深玩家,或许还为这些APP里的“平民好声音”打赏过礼物。可你是否想到,这些翻唱平台上颇有人气的“唱将”,背后的声音可能是他们花钱买来的,为的就是骗你的打赏钱。在淘宝网上,只要输入“代唱”两个字,就会蹦出长达16页的购买链接,其中“全民K歌、唱吧代唱”“高评分代唱”等层出不穷。' M( G2 Y! R; o3 R/ p1 G
( v! o! |6 X' u/ Z- F5 e0 H' |# N
玩过全民K歌等翻唱APP的人都知道,那里面绝大多数翻唱者是“菜鸟”,但也有一些翻唱者唱得比粉丝数十上百万的歌手还要丝丝入扣、优美动听、情真意切,甚至比原唱还好听,忍不住质疑:真是普通人唱的吗?原来,在假唱成风、歌手花钱雇粉丝、选秀比赛暗箱操作等陈年潜规则之后,竟然出现“用别人声音骗粉丝打赏”的升级版潜规则。音乐是有情怀有信仰的东西,雇人代唱骗赏金让人不由得想问:雇人者以及代唱者的音乐情怀呢? # Y& u9 w2 ^0 |) ~: S- H/ b; z3 G- E. M i
翻唱APP的流行,满足了人人都可以当歌手,且“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的期待。翻唱他人歌曲,若仅是出于解解闷、娱人娱己也就罢了,即使凭借自己的演唱真本事培养粉丝,吸引他们给自己合理打赏也是可行的,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雇人代唱以骗取粉丝的血汗钱,雇人者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赚取了外快,却是对粉丝的恶意欺骗,是把翻唱APP以及他人的音乐作品,当作了自己圈钱致富的工具,这显然是不道德的。任何一个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唱歌的人,都会不屑于此种行径。+ ^- b/ H# f( c& K! }. @/ ?( K; l6 Q- v
; o# E" D: {) R# z; S6 X# D! S 雇人代唱骗赏金也涉嫌侵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翻唱他人歌曲,若为一般公益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完全可放心大胆地翻唱。但未取得授权而使用别人歌曲参加商业比赛并进行电视直播、拍MV等用于商业用途,就涉及侵权,包括在酒吧演唱和歌手翻唱视频在网上传播。一些人利用翻唱APP雇人代唱骗赏金,恐怕就在此列。更有甚者直接盗取别人歌曲,以自己名义从一个翻唱平台转发到另一平台吸粉求打赏,更有侵权之嫌。+ b9 M% F. k1 H( n X" L
' T, o: O9 m }# e V9 A( o
由此观之,对翻唱APP中雇人代唱骗赏金的做法,再也别听之任之,任其破坏公平的演唱秩序。一者,翻唱APP的资深玩家对于不真实的“平民好声音”宜谨慎打赏,不给其以弄虚作假牟利的机会;二者,音乐交流平台应加大对歌曲上传环节的审核,让每首上传到平台的歌曲都能经受真实性检验,对歌手不知名但歌曲质量高的作品尤要谨慎,当翻查多个音乐网站,一旦发现代唱和盗歌就作撤歌、封号处理。为防止歌手用网名注册不便确认身份,也应推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注册方式。3 ~1 @/ B3 V+ F, o2 D
+ r) o9 m7 D( Y. E( C4 A
有人或许要说,如今音乐交流平台那么多,竞争激烈,谁愿意将有雇人代唱嫌疑的歌手真正驱逐?而且平台多、圈子多,发现了代唱或者盗歌,也很难第一时间处理。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将翻唱APP纳入版权监管,强化音乐交流平台的把关责任,建立平台之间的互动协查机制。对于那些代唱“枪手”,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应坚持摒弃代唱,与其做代唱,不如追求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