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配乐有多难写赫维茨就有多幸运- |7 i3 B: ?5 e. b, n
6 u# |' a$ M. E, F% |' U! r# F
《爱乐之城》日前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负责音乐部分的,是导演达米安-查泽雷在哈佛的好兄弟贾斯汀-赫维茨。在一次采访中,赫维茨说自己搜罗全洛杉矶最好的乐手,组织起一个顶级音乐家团队,还包括一个40人的合唱团;也提到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主旋律,打磨出多达1900首录音样带……) J! g) S+ h3 q! `9 O
& D& I9 u: y# b, ~$ C) {$ A* j 写电影配乐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王澍说,电影是一种相对门槛较低的大众娱乐艺术形式,这就决定了电影配乐需要做到雅俗共赏。“好的电影配乐有两个重要前提,首先,要应和时代特征;其次,要契合观众的文化层次。”王澍表示,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更希望接受自己能看懂的电影、能听懂的音乐。
' o: r% a# Y1 D! v: t' O4 U- C- f6 h8 }3 S2 V# \ P2 n* ? m% A4 l
从这点上来说,《爱乐之城》无疑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结合了当下的文化审美与时代特性,不可复制。为了配合主线剧情,电影中几乎所有的音乐都有浓浓的爵士蓝调风格,主题曲《City of Stars》中重复多次的蓝调和弦分解,相对松散、原始的爵士蓝调风格,缓缓递进出男主角惆怅的情绪;叙事背景被设定在当代,太多的复古蓝调显然不合时宜,作曲家又融合进现代音乐风格,比如加入摇滚元素的《Start a Fire》,随着这首歌曲响起,是男主角内心挣扎的写照——留在自己的爵士梦里还是随波逐流;要说烘托气氛、推进剧情,就不得不提女主角在面试时唱的《Audition》,这首娓娓道来的作品,可以说是整部电影中一个亮点,既以梦幻画面点出了梦想的主题,又为两位主人公的分手刻下标记———镜头中女主角神色紧张的脸,随着音乐慢慢松弛开来,慢慢的叙述变成轻声哼唱,直至眼泛泪光……这部电影中出现的爵士一改很多人印象中低沉或严肃的印象,糅合现代和经典爵士的特点,更多地使用高昂激进的编曲,并且用钢琴、打击乐和低音贝斯描绘主旋律,替代了原本的管弦乐,在结构上不像经典爵士那么松散,再佐以少量的号角乐器,让人联想起百老汇音乐剧的辉煌,这些配乐铸成电影的灵魂,也成就了一个年轻作曲家。) M+ y" F8 X7 j c0 Y
( A5 e9 p7 U1 u7 \ “对一个优秀的作曲家来说,命题作文更有发挥空间。”年轻的中国作曲家彭飞,曾为《火锅英雄》《乘风破浪》等电影创作配乐,他说,相比顺应剧情而发生的客观配乐,代入人物情绪的主观配乐更考验作曲家的功底,“让音乐跳脱出来表达和镜头不一样的意思,展示更多音乐细节”。5 U2 ^9 {8 ]3 i3 w' p, M
/ _% B1 l% w9 l& j Y 《爱乐之城》的不可复制还在于,在这部电影里,赫维茨拥有自己作品的全部决策权,但更多时候,电影配乐的“生杀大权”在导演手里。“没有一个作曲家愿意把100分的作品交出去任人鱼肉。”彭飞说,作曲家往往给出80分甚至是70分的作品,经过层层修改,最终变成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样子。
% k, i9 A" e& n& H6 O& y* j$ o) x p) a5 |* x
在“艺术之城”洛杉矶,查泽雷和赫维茨是幸运的,就像《爱乐之城》里演的那样,无数星星升起坠落,最终的幸存者才能拥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 b, G, V$ c, s" c5 Z5 K
' K6 @2 \; i, q0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