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W$ w( d; B: r) E! c 与作曲家专业系统的作曲学习背景相比,合唱指挥进行创作的优势在于他们对合唱团的掌握使得他们对这件“乐器”极为熟悉:各个声部特点、音色或明或暗了如指掌;清楚各个声部的音域宽窄程度,深知他们最高能到哪里最低能到哪里;音区任何变化会对音色、音量有何影响了然于心。在这个方面,作曲家更多凭借从书本获取的知识进行创作,这可能会使得作品创作出来到应用会出现偏差。王超解释,教科书上往往只表明音域的高低,却没有考虑到这个音区是为谁而写的。举例来说,实际中童声合唱团的女声音区与老年合唱团是不同的,大学生合唱团音区与歌剧院合唱团也是不同的。教科书上写的音区是人类可以达到的,却不一定是特定某个人群可以达到的,年龄、职业化都会影响着音区的不同。8 M0 N/ b9 g: h0 _% u- n
- H1 G/ N0 n. L. c0 O& H) i/ w. O 合唱指挥对合唱团的了解是否就能促使其写好合唱作品呢?王超表示,答案是不一定的。在实际操作中,改编还是创作都会碰到作曲法、作曲技术的问题,很多指挥还是会受到各种局限。比如,有的指挥只能写合唱声部,写不了钢琴伴奏。如果伴奏声部是请别人写,容易出现很多和声问题、作曲问题、连接问题,导致作品出现“两张皮”的情况;如果指挥的和声不好,他写出来的和声音响有可能是空洞的,和弦在连接的时候会生硬,立体的音响有可能是杂乱的;如果指挥的曲式不好,作品的结构可能会杂乱,中心不明确。如果指挥的复调不好,就会出现旋律对比不明显,发展方向不明确,主副旋律不分等问题;如果配器不好,就可能会出现层次和平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