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完段子,《张士超》还能干什么?
% \7 }/ u1 ], {8 N9 a3 V
6 D: y3 ~6 y. H+ m y1 k( \ 最近几年,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每年都有一首神曲,如《小苹果》、《忐忑》、《江南style》,可谓是红极一时,每年没有一首神曲,感觉少了点什么。来到2016年,有首合唱曲一夜之间红遍网络,歌名叫做《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有人调侃其为“2016年的第一首年度神曲”。这首歌是1月9日在上海音乐学院贺渌汀音乐厅举办的《双城记-崔薇金承志作品专场》的一首返场安可曲。演出中,现场欢呼声四起,掌声足足响了两分钟。2016年1月14日,合唱团将现场录音上传到在线音乐平台,随即在网上疯狂传播。+ z, J" V+ {* F, A' g) H$ F* y
# g. w$ r _! j& O1 `. |0 z) t# a “找钥匙”神曲一火,在网上也引来热议。不管怎么样,伴随着《张士超》被称为“神曲”,金承志也火了。单通过这首作品,我认为它更多的只是展现了一种“另类的”合唱形式,是娱乐文化下的音乐“段子手”。* R: T* Z: m4 \! _; h. g
- t1 y: J: M/ B3 K# t) f
有业内人士分析,“神曲”离不开网络的推广,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和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链环式”的“点对点”的传播,在几个关键节点的推动下,某一事件可以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铺天盖地般地传播出去,最终演变成一场公共事件。《张士超》也是此类的传播,在无聊又乏味的现实中,一旦有些新鲜的东西刺激了某个点,在没有进行评论的同时其他人已经在网上去疯狂的转载,这些“推手”往往都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出现一种跟风的状态,在疯狂的网络传播攻势下,观众也无法理智、客观地看待此合唱曲。; M' r9 d! f$ p' W9 t% q
9 i+ R R) h. k" I; i: W e
《张士超》是“口水”式歌词的渲染。假设《张士超》这首合唱曲没有这样口水式的歌词,恐怕只会像金承志其他的作品一样,别说在茫茫人海之中“消失”,而是根本就不会在人群中“出现”。这似乎和前“神曲”时代的网络歌曲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平民化的歌词再次成为其亮点。脱了《张士超》合唱形式的外衣,单看歌词,其“火”的原因与《小苹果》、《法海你不懂爱》等网络“神曲”一样,以“吐槽”为主。只不过这种白话歌词又披上了合唱的“外衣”。从本质来看,不难看出《张士超》其实是“皇帝的新衣”。试问,如果《张士超》没有“吐槽”式的歌词,那这首合唱曲“火”的机率会有多少?8 F( c. Y( j) s* [( L$ W
; Q2 H6 S8 [- U6 m' p& N 艺术要有生命力,不能仅仅被喜欢,还要被需要。流行的所谓“神曲”,都会出现这一问题,不能使功能性和审美性兼具。如《小苹果》的传唱,它可以被人喜欢,但上升不到被欣赏的高度。但“小苹果的现象”充分证明了,虽然此曲没有达到审美性,但是它成为了各广场中出现最高频率的歌曲,充分证明其功能性。反观《张士超》的合唱曲,它与《小苹果》等“神曲”不太一样,作为专业的作曲家的金承志,《张士超》的曲式、和声等都是专业的,恢弘的气势与抒情性的宣叙调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但吐槽完以后,没有实质性的用途,所以说《张士超》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不平衡。 @5 [' F! U( x# r
" L5 ?5 l- t4 l% P' E
在“娱乐至死”的今天,创造出具有艺术性、时代性、社会性等特征且高“营养水平”的音乐作品不是太容易。作曲家就是“创作大船”的“船长”,要具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希望金承志的音乐作品不要偏离合唱的航道,谨慎行驶。2017年的彩虹合唱团又推出了《春节自救指南》,描述了过年期间年轻人与七大姑八大姨之间啼笑皆非的问题。又是如同《张士超》、《感觉身体被掏空》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同样的音乐风格、宣传形式,但是反响没有《张士超》的反映强烈。人们对金承志的彩虹合唱团,就如同人们对徐铮的“囧片”电影的期待,《港囧》没有达到人们的期待,消费者审美疲劳后就不会买账,徐铮导演的“囧”系列好像走到尽头,金承志的“合唱小品”也是如此。所以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期,作品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神曲”反复更替,“善变”的消费者,对作曲家心理也是不小的挑战,但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原则,要有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做一个有态度的音乐工作者。
3 @+ y' f3 |3 `1 G/ C) z3 g/ r
, p7 ^+ o, y0 m+ w% d6 R; `% F&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