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晚,法国指挥家奥古斯丁-杜梅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在上交音乐厅为沪上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本场演出的三首曲目分别是比利时作曲家季尧姆-勒克的《为弦乐三重奏和乐队而作的行板》、中国作曲家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C大调交响曲》。将这样看似不相关的三首作品安排在同一场音乐会中意欲何为,他们之间是否存有某种潜在的联系,笔者便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音乐厅中。 : H9 {( S* `' w2 Z g1 a2 r. L0 ^0 L! u( Q P6 @# h3 ?
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来自纪尧姆-勒克,这位19世纪下半叶的比利时作曲家在西方古典音乐演出中并不常见。他英年早逝,在极为短暂的音乐生涯中曾跟随弗兰克和丹第学习作曲,这首《为弦乐三重奏和乐队而作的行板》便是一首为悼念弗兰克逝世而创作的乐曲。该作全曲都沉浸在忧郁悲切的气氛中,真挚而深刻的情感埋藏在平衡的音响构架之下,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独奏之间交织重叠,各个声部音色的调配精致且不失格局,饱含高贵的古典气质。 8 `5 \$ ~$ g# r5 E2 X }- j+ V. f' U' o }$ O, v
第二首曲目是中国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于中国乐迷来说,这首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但也许正是因为对曲目太过熟悉,对演奏效果也会更加的挑剔。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在2016年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中刚刚摘得“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的韩国青年演奏家宋知垣,她的获奖作品正是这曲“梁祝”。她的演奏富于细腻的层次处理,充满女性敏锐的感知,对于中国戏曲语汇的把握也令人惊讶,略有不足之处便在于她的琴声纤细有余却力道不足,在戏剧性篇章中略显薄弱,最为打动人心的部分流露在她与大提琴首席的几次对话之中,在问答呼应之间顿生悲悯哀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