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60|回复: 0

[原创诗歌] 诗词歌赋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179

积分

1

听众

50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79
alilove 发表于 2017-3-23 14: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歌赋是怎么来的?




今天我们追溯一下最早的文学形式,毫无疑问是流行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即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战国中期,又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文学样式。楚辞之后,汉晋的辞赋文学即由此发展而来。我不在乎于诗词歌赋什么时候诞生的,考究一个时间点意义不大。而且由于时间久远,我们也不可能知道诗词歌赋各自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以及孰先孰后。比方说,我们据史料最早的辞赋追溯到《楚辞》,但是不能就断定屈原之前没有《楚辞》这个玩意,甚至我们不能肯定的说《楚辞》比《诗经》出现的晚。毕竟楚国属于荆蛮之邦,受到中原文化的贬斥。所以没有必要在时间尺度上去争个先后的顺序。今天,我将以古文的思维,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诗词歌赋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需要跟大家确认一个事实,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古文小说,无外乎面对一个选择:是更重形式呢还是更重内容?毫无疑问,小说是更重内容,古文呢就看作者定位,可能有时候更重内容,有时候更重形式。在说到诗词歌赋,那就是彻彻底底的注重形式而轻内容了。




我们说,发明文字的目的是为了组成句子来描述事物,从而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但是,这是文章的基本朴素功能。人类还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即精神方面的追求。于是就有了一些高级的句子组成模式,以其形式上的美感(这就包括句子形式+朗读效果——即声音形式)来给人以美得享受。所以才会有《诗经》的诞生。如果人们没有对美的追求,那像《国语》、《左传》就挺好的,何必整些花里胡哨的没有内容的东东呢?假如屈原只是单纯的用文字来抨击社会以及发泄私愤,他又何苦将每句长短统一的进行创作,无拘无束的发牢骚更简单些。因为他也是有对形式的美的追求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我的观点是:古文是中国古文学的根本。即古文本质论。而就古文而言,它的本质又是形式的创造性。即形式本质论。也就是说,一开始文字创造发明出来,以内容为王的文章形成之后,因为我们有对美的向往,又从内容为王的基础模式中分化出了更重形式的文章样式,我称之为古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写文章,来满足我们对形式美的追求。你比方说唐宋古文八大家,他们就是力求将古文写得更具形式的创造性,来彰显他们的文采。但是直到今天,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汉赋”、“晋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似乎就找不到“古文”这个形式之宗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来真实的角色扮演一下,就知道其答案了。一篇古文,虽然我们用形式的创造性来评价其优劣,但是它毕竟是文章,得有内容才行。其次,一篇文章至少得有个一百字以上吧。还有,它是长短句结合,形式特征也并没有“诗词辞赋”明显。所以创作者们不是傻瓜,他们也在追求一个性价比。在汉朝的时候,那些士大夫贵族就优先选择了“辞赋”文学。所谓“辞赋”,说通俗点就是长篇抒情诗歌。辞赋相比于古文更省事和容易创作,我来大致的归纳一下原因。




其一,即使再长篇,也可以比古文的篇幅短吧。如果你要写长点,这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其二,辞赋就是抒情诗歌嘛,所以写实的成分占得比重非常小,这就意味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容衔接的耦合度降低。举个例子,如果是写实的一句话,前面一句是“我拿着一支笔”,那么下句就不得不接着意思来写“写作业”。写实的话,前后两句的内容耦合度很高,限定了句子的意思。但是如果是诗歌,由于没有什么内容,只是个大概的抽象的精神意思,所以只要前后句跟着那个抽象的精神意思写就行了。所以甭看那辞赋一句一句的对偶排比,表面看上去更难憋凑,其实由于没有或者弱化了上下文的内容的限制约束,使得憋凑变成了一个流程上的操作。




其三,辞赋突出了显示形式特征。比方说对偶排比,甚至押韵。表面看上去形式的限制条件更苛刻了,其实这倒方便了士大夫作者们的创作。原因很简单,显示的形式套路摆在那里,我只要按照这个套路套就行了。由前面“其二”可知,辞赋诗词没有了或者弱化了前后句的内容的限制,使得创作者们意识到:“只要按照形式憋出来了,有文采即行。”因为对于辞赋诗词而言,内容本来就是个虚而居其次的评分点。




然而,我想说的是,尽管辞赋突出了显示的形式特征,对作者们而言未必是个好的选择。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如果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诗词辞赋,而抛开了“古文”,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人进行“诗词辞赋”创作的水品,一年与十年之功的水品没有区别。我的意思很清楚,诗词辞赋并不能培养你的文字运用的基本功能,导致古文的句法奥秘你永远不明白。而古文作为古文学的根基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古文学文字运用的一个经典集合。在其基础之上衍化出了诗词辞赋的文学创作样式。而诗词辞赋的文字运用方法,包含在古文的句法体系之中。




汉朝兴盛辞赋文学,其实是有原因的。这个时候诗歌以古体诗为主。所谓古体诗,说白了就是一首诗,可以写得非常随意,限制比较少。这就导致古体诗的创作难度不大,区分度不高。汉朝兴盛辞赋,多半是没有别的样式比汉赋更能彰显作者的文采个性的。




到了晋朝、南北朝时期,首先辞赋由于汉朝的创作,有着一定数量的存量。所以辞赋的稀缺性变得不再那么稀缺。文人们还是会考虑到一个创作性价比的问题。他们选择了在辞赋的基础上,将通篇每句的字数进行限定,于是形成了骈文。




到了唐朝,同理骈文的存量多了。由于辞赋骈文并非稀缺,所以唐朝想到了新的出路,那就是开创了近体诗的创作风潮,即唐诗火热了起来。




到了宋朝,同理,想到了去追捧词的创作。虽然词在唐朝就有,还是宋代人追捧的多。缘由是,在唐朝,唐诗盖住了词。宋朝正好以词作为标志性文学样式。




元朝自然同理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即元曲。元曲说白了就是词的泛化变种,更加通俗易懂,艺术性降低了。




明清两代确实没有在文学形式上有标新立异的,所以相当于是没有旗号。正好小说由这两朝风靡,于是小说成为了这两朝的文学标识。




话到此处,大家是否有个疑问,似乎在中国文学中,古文没有摆在台面上。确实如此,因为古文是一个基础配置,它是古代文学之土,支撑着诗词辞赋华丽绽放。




有人说先秦时期就是主打的古文旗号,诸子百家的作品即以古文的形式展现。我并不赞同这个说法。原因很简单,先秦时期的古文形式比较原始,即陈述主谓宾的创作模式,尚未体现出古文的形式特色。所以先秦时期代表不了古文,而诸子百家的作品,之所以备受推崇,是以其内容思想见长,而非其形式。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15 14:41 , Processed in 0.35832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