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日融简介! {" D v2 v6 D8 Z) y2 e# U
鲁日融,男,汉族,1933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均县。1949年5月于湖北郧县(豫、鄂、陕边区)参加文艺工作,任陕南区党委宣传队宣传员。1950年任汉中文艺工作团乐队小提琴、二胡演奏员。1951年考入西北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前身),师从油达民先生学习二胡,兼修作曲、指挥。1954年毕业留校仟教,担任二胡教学,民乐队(合奏课)指挥。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长等职。现任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顾问,文化部艺术学科学位评审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会长,陕西省音乐家协会顾问,陕西省对外友协理事,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交响乐团艺术顾问,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顾问,新加坡二胡学会顾问等职。7 J# S0 f( S: K. ^8 Y7 m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教育生涯里,集教学、演奏、创作、指挥于一身。编创二胡练习曲150余苜、独奏曲20余首、重奏曲、弹拨乐曲和民族管弦乐曲20余部、论著十余篇,为“秦派二胡”、“长安乐派”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 {) X3 Q( y. { 他的教学:倡导教学、演奏、创作和理论研究为一体。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其特点是严谨规范、因材施教、博采众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德艺双馨。数十年来形成了—套独具特色的教材与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民族音乐理论、二胡教学、演奏、民乐作曲、乐队指挥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如:" s$ ~$ z6 O0 I' R: W- {9 N1 Z
党荫堂 (二胡,中国电影乐团民乐队副首席)
8 Z* V W6 q" Y1 S& B 丰 芳 (西安音乐学院二胡副教授); q' K5 _5 S3 V" T8 ~# Z" t! P
关 铭 (陕西省歌舞剧院作曲、指挥)
2 q' r% K1 C( `" I6 F- y 吴 彤 (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交响乐团首席)1 w" M9 V Y1 `6 y
乔建中 (中国音乐研究所研员、民族音乐学博导)
, ]( D+ n2 H1 ?1 g) \" K 高本正 (中国文联出版社音乐编审)
% W9 Z. I! u' X- g, v2 F- ~ 李作明 (上海电影乐团民乐队副首席)7 J3 e3 t/ n: o; i( v
相永霖 (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二胡、作曲)
# W* y: ?. @' B! j1 a {2 J; s 安之语 (河南省豫剧二团作曲兼指挥)6 z( `* B2 g8 P" |8 x, L
李双燕 (西北民族学院音乐系二胡教授)* q3 \; b- U1 ~6 N
徐光明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作曲、指挥)
, I' t2 f" X) y6 s7 x 李长春 (西安音乐学院二胡教授)
: z1 x. @4 r9 S+ \' z$ s/ K b, @+ _* q9 l
张怀德 (西安音乐学院二胡副教授)0 T: ^8 X, h6 ]/ e
周煜国 (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指挥)
4 q" J- J( O( ~7 e' k 陈慧雯 (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戏曲音乐研究) Y* l/ f; N4 c+ G: z/ w
岳 峰 (硕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2 Q- q8 L9 g/ B" e( P4 K& }' Y1 D# m
金 伟 (硕士、西安音乐学院二胡教授,“山城杯”电视大奖赛优秀奖获得者)
3 X" \# `( N8 Y8 K- p3 ^ A/ E: P* i 呼延梅文 (硕士、西安音乐学院二胡教授,“ART”杯国际比赛优秀奖获得者)
: W1 C# P( L: c* `5 f 牛苗苗 (硕士、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富利杯”国际民乐大赛三等奖获得者)# J6 [; l/ R& l/ U! M/ j
冯丽梅 (硕士、北京国际广播电台音乐编辑)3 Z$ W( q( [2 v2 h# a& H
王方亮 (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二胡教授,“山城杯”电视大赛二等奖获得者)8 ^ A5 m' D$ I; R3 P
张 彬 (新加坡中乐团演奏员,1986年北京二胡邀请赛三等奖获得者)
5 e8 T4 D* m& `. P 彭秀敏 (硕士、旅日二胡演奏家)+ y7 J" V9 I" m
梁 伟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二胡 指挥)$ j- i# O; Q+ k9 r7 { b
孙媛媛 (硕士、河南理工学院艺术系二胡老师)' A; L4 D8 u" c* U) p; I* \
还有分布在全国专业艺术院校和艺术院团从事教学、演奏、编创工作的百余人。9 g0 E0 ?* l9 o: l; R" g- ~
他的演奏:音色醇厚、潇洒明快、粗犷中见细腻、质朴中现神韵。其功力扎根于传统和秦地民间音乐文化之中,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二胡风格技艺。1956年参加首届全国音乐周,演出他的处女作,三重奏《塞外情》获得成功并同与会代表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1年参加文化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二胡、琵琶教材会上演释了具有西北秦风秦韵的《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丰收道情》、《信天游》后,被老—辈二胡艺术家蒋风之、刘北茂、张季让、陆修棠等先生和与会同仁称之为是“对二胡演奏风格、技法的新开拓。”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首届全国二胡比赛中,他创作并演奏的《秦腔主题随想曲》获得新作品演奏优秀奖,为西北争得了第—个二胡艺术奖。是“秦派二胡”的创始人、领军人物。1 N( o! J, e z/ @% z e
他的创作:根植于本土民间音乐的沃土中,具有一般黄土高原的泥土气息。高昂豪放的“秦腔”,委婉细腻的“碗碗腔”,明朗质朴的“迷胡”,热烈激越的“社火”以及苍茫、宏壮、清峻、沉郁的“信天游”都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的作品无不融入对秦地民风民俗和秦人生活思想的感受,从而形成了一派清新、浓郁的西秦风韵。
1 v5 y0 b( q+ @9 ~: R% S, a# N 主要作品有:二胡曲《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丰收道情》、《信天游》、《欢乐的秦川》、《赶车》、《采花》、《摇篮曲》、《曲江吟》等:民族室内乐三重奏《塞外情》、《蝶恋花》、《龟水情》,五重奏《寻觅》(1993年获第三届全国民乐展播特别奖);弹拨乐《怀念》(1992年获陕西省音乐作品二等奖),民族管弦乐《秦腔主题随想曲》(1959年获陕西省国庆十周年献礼优秀作品),《长安社火》(与赵季平合作,1983年获第二届全国音乐作品民族器乐三等奖),《合欢令》(1991年获第二届全国民乐展播创作奖),《欢庆序曲》(与张大龙合作,获1992年陕西省音乐作品二等奖)等。6 U, |8 V# F0 M' u5 d& }
他的指挥:热情奔放,清晰流畅,对作品处理深刻准确。由他执棒多年培育起来的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队向全国推出了《欢度新春》(油达民曲)、《秦腔主题随想曲》(鲁日融、赵震霄曲)、《音诗·骊山吟》(饶余燕曲)、《长安社火》(赵季平、鲁日融曲)、琵琶协奏曲《祝福》(赵季平曲)、《赶街》(雷光耀、周煜国曲)、《欢庆序曲》(鲁日融、张大龙曲)、《秦韵》(张晓峰、王方亮曲)等一批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受到海内外同行的好评。他还为《黄土地》等十余部影视片配乐。1991年他率“长安古乐团”访问欧洲时,在法国指导录制的《上安古乐》CD专辑获巴黎查理·考斯学术金奖。这些艺术实践的成果为艺术院校民族管弦乐队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91年他执教的“合奏课”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他先后指挥陕西省民族交响乐团、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团、香港青年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马来西亚专艺民族乐团举办乐队专场及个人作品音乐会,受到了海内外音乐界的赞誉。+ D1 ^3 b `: g/ U
发表主要沦著:
T" e. `7 V) k' `* t 《陕西风格二胡作品的特色与演奏技法》(1986年发表于《音乐天地》,1998年获陕西省首届艺术学科研究成果优秀奖)
* }, E+ N/ {! @; b6 z1 D 《长安古乐首次走向世界》(1991年《交响》第四期)
6 W" R# Y3 @/ L 《刘天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历史成就及现实意义》(1992年《交响》第四期)8 r# K$ v$ p, t4 C) \
《从文化合成的角度淡繁荣艺术创作》(1992年陕西省委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50周年论文集)6 E1 X! z0 q) R$ y7 ^5 k
《国乐教育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地位》(1994年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中国新音乐史论集》刘靖之、吴赣伯编,本文获1998年度香港国际教育中心、亚太华文教育成果金奖)
, h9 Z& D: w$ n% `, [2 |! e5 A. K 《华彦钧(阿炳)的二胡艺术成就对中国现代专业二胡教育的启示》(民间音乐家阿炳研究文集,1995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o9 F& w* |2 V: P* \6 `( e
《忆黄海怀——兼论黄海怀二胡创作》(1997年《黄钟》第一期)# X& s# \, f" o, c
《鲁日融二胡艺术》(1998年美国信惠国际出版社)2 [$ F( b! H O& Z+ e& n
《重视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推广》(1999年《人民音乐》第五期)/ k5 |' L( w* N. L5 r8 y
《现代国乐专业教育及乐队建设的世纪回眸与展望》(2001年《交响》第二期)0 \+ j' M8 s d8 N2 _
《深切怀念刘北茂先生》(刘北茂诞辰百周年文集,2003年9月北京)
" o/ q" v, T1 n4 s/ s3 w 《半世拼搏德艺双馨》(闵慧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2004年3月上海)
% Z, s) b" ^' G4 r2 H7 q9 J 《陕西现代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50年纪实》(兼论长安乐派的形成与发展,2009年陕西“艺术界”第二期)
- w5 h+ ^8 c$ y0 {4 U 《秦派二胡曲论》(2009年9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 {9 U, n* e: g1 h& Z! S 作为—位音乐社会活动家,众多的兼职和全国国际性的各类专业比赛评委,重要的学术会议和国际学术交流与讲学活动,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足迹。
/ i, E; @: _4 s- z7 l. J4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先后应邀出访日本、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西班牙、马来两亚、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讲学活动,宣扬华夏民族音乐文化,讲授“秦派二胡”,介绍“长安乐派”,受到了各地音乐界的欢迎。1992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4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主要生平事迹分别收入《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人录》、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美国《ABI国际文化名人录》。7 }! _) r2 k+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