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部乐团的“突围”之旅 3 o* z! V: k+ e: e5 I2 u ; a2 _& ^9 W/ s 汽车从高楼林立、名校聚集的中关村驶出,穿过游客拥挤、人流不息的圆明园、颐和园,到达百望山森林公园再往西北驶去,映入眼帘的是稀疏的楼房、整片的采摘园及不远处若隐若现的西山,这就进入了北京市海淀区的北部新区地域。7 z9 P0 x: L' P: K I- D" ~# g
. S& Y% O7 A; H+ F1 n) @1 R
提起北京市海淀区,人们首先会想到高科技涌现的中关村,教育精英密集的学院路。然而,上世纪90年代左右,因为地域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海淀区一直被称为北京的“丘陵地带”,有“山前山后”之分。近年来,为发展更为均衡的各类政策、措施逐步出台后,“山后”被改称为“北部新区”,更有人称为“新希望之地”。首先就是教育开始实现区域联合发展,艺术教育也呈现出在迎头追赶之势。位于温泉镇的北京市海淀区和平小学,就以成立仅三年的“绿音”管乐团开始了自强不息的新希望“突围”之旅。$ A, }( c+ o% ^/ i
; c( E5 { I9 H' @5 }9 |$ M 建乐团之不易 ' R! E& G8 [ l! e$ H- j3 K ) w7 j9 D) L. e4 Z1 J 2014年3月,基于发展和孩子们的需求,和平小学校长丁刚提议给孩子们购买一批乐器,由他作为团长组建乐团。校长的用心,促使从未有任何带团经验的负责教师们也开始了摸索。第一次开家长动员会,在学校刚建好还未装修的多功能厅教室里,石灰墙、水泥地,老师和家长站着开的家长会。有家长问:“老师,您说的是组个鼓号队吧?”校长、老师们又开始给家长解释什么是管乐,什么是乐团,排练方式有哪些不同,乐曲有哪些不同……当时老师们就感慨,北部新区这几年经济逐渐发展,人们经济条件都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家庭甚至早早步入小康水平,但家长们对于艺术教育的意识还较为薄弱。( D8 }% Q" U6 k& X# ?2 W
" q W5 e" d3 D. l. H; i 北部新区的孩子在参加乐团前基本都是“零基础”,各个声部的孩子招进来后,尽管经费有限,学校还是请来了外聘老师指导。一次课下来,外聘老师对带团老师说:“孩子们基础弱,得天天带着他们练,光一周一次排练不行。”老师们犯了愁,那么多孩子,怎么练?最后只得利用每天每节课的课间十分钟,安排不同声部的孩子到办公室来练习。带团老师记得那时候各班班主任总问:“孩子们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手里就拿着乐器了,乐团让他们这么着迷呀?”让他们更欣喜的是孩子们进乐团后纪律、学习、为人处事方面发生的变化,因此班主任们对乐团训练都非常支持,不仅到时间就把孩子们“放出来”,还督促孩子们好好练习。专业教室不够用,带团老师只能“抢教室”,一张时间表清楚写着,哪个时间哪个教室空,孩子们课程怎么安排,哪天可以进行训练。第一次合奏,孩子们没有谱架,就一只手拿谱子,一只手按乐器,次中音号、圆号等大乐器,孩子们就歪着脖子夹乐器,腾出手来拿谱和按键。两个月下来,零基础的孩子们也能吹奏几首小曲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