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E+ g& b. {' o7 I* Z7 g& Y& x( F1 I 在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教育家谭帆对音乐剧《汤显祖》进行了解读,他从文学的角度对音乐剧以及学生的乐评文章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8 J1 V9 t+ N1 Z' I8 h- z
- ~( U p/ ~/ Y* t( z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显平认为,参加评选的同学覆盖面比较广,有理论专业的也有表演专业、应用型专业、艺术管理专业的,大家从音乐的角度、文学的角度、编辑创作等不同的视角分析和探究这部音乐剧,比如音乐创作特色、人物的刻画、戏剧结构、歌词、舞台美术、服装、媒体宣传等等,不少同学在文章中指出了剧目的不足之处,给主创团队提供很多好的建议,例如,一些段落音乐的处理问题、某些情节的发展与铺垫不够自然等等;一些同学对音乐剧未来的运作模式和发展前景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3 }- n8 A' }& q* ?8 X 9 o, ^5 D" L' U2 A* e “一些学生文笔老到、逻辑层次清晰、分析透彻,显示出很强的写作能力,令人欣喜。”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钱亦平将全部参评文章进行了详细分类,她表示,参评文章涉及到很多学科,如传统戏剧跨学科的研究、舞台音响的研究等等,表现出年轻学生可贵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电子音乐工程专业的同学提出电子音乐如何与音乐剧相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探讨了多媒体在音乐剧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有音乐学专业的同学甚至对反派角色出场时的音乐主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