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薛苏里在哈尔滨音乐厅开启一场难得的独奏音乐会。既有一派大气,又兼具细腻纤巧,这是薛苏里给笔者的一贯印象,一把名贵的琴轻松捏在薛苏里的手中,当垂放下来时如同演奏家的谦逊本色,波澜不惊;一旦端架起来,开合之间,便有雄兵百万,气吞万里。8 |& w7 w& @6 m3 |6 K' _% O) f+ h
! N s2 j- J% r# |- U. F 开场曲目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薛苏里完全将自己打开,不仅是肢体,更是胸襟。他的运弓流水般畅达,悠扬超迈的音色再现了俄罗斯歌曲那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大自然包容的整个青春与生命。他的弓子没等放下,全场已经滚沸。第二首马斯涅的《沉思》与火热的老柴D大调形成强烈反差,不是甘露凝珠,而是抽丝般的工笔妙用。这个曲目与下半场的萨拉萨蒂《流浪者》均为他的拿手好戏。 0 B. ?& S: ~! K X- g+ Q7 m4 u - M6 n/ V- X% ?' S 下半场他以肖斯塔科维奇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终曲:华彩乐段滑稽舞曲开卷。这与上半场以“大作品”启程如出一辙。原本以为可以用来压轴的却被他拿到了开篇,足见他为自己设立的难度。华彩乐段属于第三乐章的尾部,是闪亮的部分,像作曲家深沉的内心独白,其深刻程度是一般华彩乐段所罕见的。他轻吟浅唱,巧施弓法,一番细致委婉的内心叙述得感人致深。! U _$ E& s7 \3 B9 n3 H0 o( X
3 \( [+ Q' v5 b' p2 O 担纲协奏的哈尔滨交响乐团显示出无限潜能,指挥于学锋不用指挥棒,却将各种“魔手”挥洒得五光十色,才华毕现。他浑身激情,灵感飞扬,像一台不断给乐队发电的机器,蕴含无穷能源。美中不足,乐队与独奏家之间,或当应有更默契的呼吸。 - r5 T/ e q% U! S# }1 Y! J+ d# a3 A* h2 ]- O( M; u" X9 N
在接下来的中国曲目演奏中,随着深情的揉弦,全场观众情绪暴涨,如被旋风卷入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上。一曲《赞歌》,浓浓的马头琴味儿,唤起人们多少情感记忆。中国情结和故乡诗意丝丝缕缕浸人心脾。与独奏家同时出场的是一群盛装的琴童,这些孩子是哈尔滨少儿小提琴艺术团的学员,是黑土地上生机勃勃的童子军,他们在薛苏里引领下,合奏起来悠扬如风,激情绽放时更似长江排浪。 R* G+ Q! b$ R6 X0 |+ u
) Z+ e$ Y. z. C+ i% H 大轴曲目是当地人们最喜欢的《乌苏里船歌》。这首由歌曲改编的小提琴曲出自资深作曲家薛澄潜之手。0 u, v5 V4 [* `5 i6 o$ `; E- y
/ |3 e- V' l. Z- _
当晚音乐会上,绚丽璀璨的流动建筑与冰城流光溢彩的凝固冰灯建筑仿若有了奇妙的迭印,弓飞弦颤之间,无限的美妙纷呈而至,玄幻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