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共和国又有了新国歌。还是聂耳为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谱写的曲子,但是歌词改变了。+ Y' i3 v: a% X4 W( |
7 @! q S6 B: G- R! G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 Y( ^+ {( p: H5 d
; A) B2 F8 c- W6 d0 s7 M' _& A% t N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 f+ [5 [: \. ]5 s# i# ^( l: t* k8 G$ f7 f0 g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 q4 B8 E& j( M
5 W8 V* E- ^) { d w; z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 O4 h# |2 }. e' {! ?7 b/ B. v9 b# ^2 z1 }1 _6 B
前进!前进!前进!7 D- k! t. l' M' L
6 h& C: {. x) c9 d: g9 u5 s, M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 }" r" U. p+ p6 |3 a1 m/ D! a2 X$ A) g/ \9 P, ^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 S3 j4 f. z. a1 B1 V1 |, `
% J7 e* G: X! e0 R: n% s6 z
3 k8 i8 M4 a" `! C; H, d
2 l( F" v$ m( p8 c$ ~曾经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她的民族主义的叙述语言被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政党叙述语言所替代。在经历了长期动乱之后,政治需要重新唤起民众对于其自身的一种亲和力。好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时间不是很长,1983年,国歌重新恢复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原貌。一个艺术文本最终还是还原为她的本来面目。
( I: [1 ?: T, O- s
$ |$ K. V: _# g/ B. s) ?
/ _! n' ] B, P7 S. L8 C2 T" J2 _3 F( f* Y7 c6 W2 V- S; u9 f1 w, r
《义勇军进行曲》,从作为作为《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再到作为共和国国歌的历经坎坷,这个过程清晰地反映出艺术文本选择背后有着强烈政治因素的影响。* E( \, s2 s. b" f
' U* P* }4 [) M$ g. N1 |
, l2 ~. t( M! s/ {: T
) a( c* t9 a4 \ i* B
以国歌考察艺术文本的选择与政治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过于偏颇。
8 C+ v [( m J" l7 R* A, n1 }+ {+ H- z8 t9 n1 p
1 C7 q# h, j7 r% z7 Y; t/ p
, h4 I+ S0 ~* a# \7 N/ C6 k% J. B好在田汉除了《义勇军进行曲》之外,他还给我们留下了更丰富的艺术文本内容,引发我们对这个问题继续进行思考。! ^8 r& d0 J* b& Z, ?
( ^! x9 \) @& F7 w5 ]5 E: O/ S8 T* k
6 ?5 u; P7 F% a0 s& h% ?2 ~2 x
1 r0 n. ?7 c& \6 f% k4 W
今天已经没有太多人知道,田汉还留存有下面这样两个艺术文本:《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歌》和话剧《德安大捷》。" ?* p r9 a) Y0 _& u; g1 v& t7 S- d- h
5 G5 o! T) E5 {+ f
这首军歌和这本话剧都和一个人有关:张灵甫。小说《红日》里的那个张灵甫。
6 J) h; [4 J( X% G W2 n/ D0 I/ ^
抗战爆发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全国军队进行了整编。1937年9月在浙江建立了74军,由王耀武第51师和俞济时第58师合编而成,全军共8个团,2.1万人。张灵甫时任51师下305团团长。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在对日作战的万家岭战役中,74军作为核心主力,给日军重大杀伤,此役首创抗战以来歼灭日军几乎一个完整师团的佳绩。而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部队奇袭张古山,又坚守数昼夜,为最终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n% n7 a4 ~' _- A2 E# a# j8 Y) j& I
1939年1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特派田汉到江西采访前线将士,田汉遂于已经升任第153旅旅长的张灵甫会面。田汉以张古山之战为蓝本,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剧中的主人公就叫“张灵甫”,《德安大捷》一剧就是歌颂张灵甫这个抗战英雄的抗日事迹。话剧《德安大捷》公演后,张灵甫作为抗战英雄名声大振。田汉在74军采访期间,在与第74军将士的多次接触中,了解到74军广大官兵们为国家而战奋不顾身的更多英勇事迹,这位《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主动挥笔作词,为第74军创作了一首激昂的军歌,并由著名作曲家任光谱曲:& @& [/ O7 c! B7 H
1 B$ d5 @$ P" w8 Q: X- Y“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9 Z. [: ?1 Z0 d
3 k _2 `7 s9 m+ @/ X5 l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9 D, _" ?' E" E) y, C& o
. H1 ]* i# V6 _! J/ g
他,占领我们的土地, t" V8 d5 S( Y
& \: o( H( V; q. U: b% b/ R
他,残杀我们妇女儿童!( j) o1 h; c% t( b) m/ v ^
9 F4 @+ q2 ^1 [, x) P+ A我们知耻,我们负重,# W. ~# \9 Q* v, V0 f# w; E' z/ b
3 }% ?! x8 R3 t# `. t* q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
9 z2 a7 C. I8 z
, f7 C- D( d1 z1 Q6 B1 w# h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
, E9 m! _% M3 `/ T; [; q" _
9 n, A7 K2 J# H9 j- s8 \+ ~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救过徐东,大战过兰封!& |1 L" O6 v3 y4 U
. d+ t5 b; b# S3 W1 J8 |5 D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9 I6 e6 j" e9 q ?$ n$ `5 c" z6 O3 x$ t8 X& d6 T# {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民族的先锋!$ d& W1 T# o2 v: I( u! M9 X
3 S5 L* E6 p- c1 r; v T* {
{2 Z( [: `1 L/ D8 d3 a# G. @$ K/ @5 v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a7 S, v7 o' V% }! j2 z
* N3 S1 z7 @& r8 s5 @ q踏著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 F. J0 i0 g; @
) Q. e0 K/ z* w! _/ T
我们愈战愈奋,愈杀愈勇。
* ~) o' y6 a0 P
7 y! H. f2 Q& K& H1 Q; u5 t抗战必定胜利!杀!* J" j k( @# z5 i$ s- |, _
. X5 Z/ a' y8 y2 T. t
建国必定成功!杀!”8 A% _& s- d, s3 x/ N
- D4 M3 A$ r( {4 t# L
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歌》。2 e! p' C! B$ @+ p
. D* Q& L y# P' i' u+ ?在这首军歌中回荡的依然是《义勇军进行曲》的那种救亡民族的爱国激情。
8 F2 S- ^/ ~! s! H4 p: i; o# X5 P1 E* K6 H1 C# c) v+ d" a; ~
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军第74军改变为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张灵甫也随之进入了《红日》的叙事体系。《德安大捷》那个张灵甫风光不再。
( h( Q, ?7 i) a* z3 o$ U
! { r, W+ Q' D0 W2 X- [7 C; b; Q而田汉在30年代为歌颂张灵甫进行的张古山战役创作的《德安大捷》以及为74军创作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歌》作为艺术文本也消失在历史和政治的苍凉视野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