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地贩卖“艺人情怀”、兜售“明星品牌”、炒作“新闻信息”,却输掉了演唱质量、输掉了艺术修养,只会将粉丝越推越远,将观众的尊重越推越远。观众最终会选择真正善待艺术、尊重艺术的艺术家站在艺术的殿堂。 * C3 K. a; g1 x$ f4 E, T j6 k7 t 9 u- r0 D. B- M2 P$ j" c. \ ` 2016年12月30日,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落幕,但是这场演唱会引发的争议却未平息。不少人对演唱会“饥饿营销”的销售模式提出了质疑,更有人揭露隐藏在“天价票”背后的一些内幕,直指“天价票”没“天理”,呼吁“高雅艺术”不等于“高价艺术”,艺术要跟高贵同行,但票价一定要跟老百姓挂钩。% U, ~# U5 _9 r9 O9 ^! I1 E0 ^
! X p" v- B. y! r 最低票价几乎与时下流行歌手演唱会最高票价相差无几的“幻乐一场”演唱会,到底是“幻乐一场”,还是以“高价”包装“换乐一场”?如果歌迷不惜重金是为情怀买单,那么这场气力不足、音色黯然的演唱会是否又让歌迷感受到了艺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付出以及对待艺术的真诚?说到底,观众花大价钱听演唱会是为了获得艺术享受,而不是来感受被高科技包装出来的“炫富”的舞台艺术。* B' J8 p( E2 }3 V l4 J1 H% D# Z
& a6 n- S: m" d+ I8 _: Y
或许,大多数演唱会的炒作并非艺人自己的初衷,而是被第三方操控了演出市场,扭曲了演唱会的宗旨,让歌迷不能感受到艺人对待艺术的真诚。为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利用观众的心理弱点,采用恶俗的营销手段,将艺术拉入彰显身份、滋养虚荣的温床,这样的炒作和营销是对观众的欺瞒、对艺术的亵渎。一味地通过炒作来博取关注度,只会失去艺术的水准,失去歌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