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邵丹尼开始了漫长的艺术求学之路,先后师从丹尼斯-博瑞科夫、雷切尔-布朗、迈克尔-考克斯、加雷斯-戴维斯和罗伯特-温等长笛大师。
! [( A6 m% m: y& C3 y" K. {* N2 _. A' u. f4 n
多年的刻苦学习让邵丹尼的艺术之路越走越顺。2012年,17岁的邵丹尼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比赛夺冠之后,世界知名音乐学府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主动向其伸出橄榄枝。同时,另一所世界级名校、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韦伯的母校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也向他敞开了大门。“我不满足于单纯对演奏技巧进行训练,希望更加系统地学习英国及欧洲的音乐文化传统,获得综合素养和人文底蕴,就像我最崇拜的偶像巴赫、莫扎特等前辈大师那样。”为此,他决定进入牛津大学,师从音乐家凯特-希尔和吉特-马库森攻读音乐学和长笛演奏。
o Z+ X% M. S! `9 |: q# |; c3 p U& S! j& K2 Z7 w- z; a: a
从小到大,邵丹尼的学习、练习非常自觉、自律。就在采访当天,简单的沟通后,邵丹尼便说要去练长笛了。“学习音乐是出于他自己的热爱,我们不强迫他练习或怎样,一直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哪怕他现在要突然离开音乐界,我们也不会干涉。”邵丹尼的父亲相信,音乐家不是逼出来的。
/ l2 I1 a6 [ P: D! m# m( Y7 q
; {/ L$ j2 I4 |3 ^, U- D5 @9 ?" ?; m 原汁原味的音乐交流6 p# G9 }, v% \! G
7 n1 b5 U* p5 _, f4 w1 W* |4 @ 虽然出生、成长在英国,但邵丹尼从小对中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5岁时,他曾经回国居住一年,并结识了很多中国小伙伴。“我也听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乐器里面我最喜欢笛子和二胡,最近也在读中国历史方面的书。”邵丹尼说。2 d3 v) q: }2 B4 g- j6 D; h
6 ~) u7 ^: m, n; q# m 作为有着“半张中国面孔”的年轻演奏家,邵丹尼一直努力尝试不同曲风,用西洋长笛演奏中国作品。2014年8月,邵丹尼在伦敦参加了一场“东人西局”跨界音乐会,那是他第一次把长笛演奏技法与中国音乐及美术传统融会贯通,演绎“动中有静、乐中带画”的独特意境。7 {$ v+ n4 e3 f/ x# w6 ? x
. ^8 y. u1 Y" g7 M+ v+ ~ 邵丹尼也曾邀请多位当代作曲家专门为他创作现代音乐作品。作为年轻音乐人,他不仅希望长笛可以很中国,更希望长笛可以很现代。8 U5 y8 @+ @' Q; ~! w8 ^/ h9 H+ Y* _
; h% r" H8 ?: P. a% m; @8 f/ { 不过,此次跟随首次来华的英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邵丹尼选择了西方经典作品《卡门幻想曲》。他认为,这次演出是要向中国观众展示长笛的魅力,带着强烈的音乐交流的意味。音乐无国界,既然是交流,就应该把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呈现出来,而不是强加“中国元素”。1 i [( k, `! U! _. k+ ?+ s! \/ ~ p
, X- E8 c+ d& v, [0 f( P# q 对于邵丹尼,中国文化不是轻描淡写的点缀,而是现在心中的热爱和未来根底上的修养。
# x4 B' b% T" e0 R1 p0 z5 g0 \7 E( G" u, l' K(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