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深何必问情起,只管将情系。”这种至纯至真的爱恋关系超越了世俗,表现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
( C1 F& ?, c% N. x F2 }9 [
- x5 f) j8 R7 F- x( R2 X j6 |6 n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现代魂赋新古曲的现代昆曲《春江花月夜》、现代川剧《卓文君》、现代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御碑亭》等,这些现代戏曲的出现证实了传统本身就是在创新中发展起来的,没有创新就没有传统。
9 v* A) C' b8 c4 M6 q5 H, ?& U9 |( k/ K3 W
张军的新编昆曲《春江花月夜》,是一台美轮美奂、昆曲本体与现代意识水乳交融的现代昆曲。由一首唐诗生发、演变、创造出来的一段似有却无、似无却有、如梦似幻的爱情故事,表、导、演内敛含蓄,洋溢着诗情的表达,充满想象力的虚拟舞美的渲染,让观众沉浸在优美文辞水磨昆腔的艺术享受之中,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7 D, A( p& b9 U$ }( @3 N, q
, V" Z" }2 b1 w& S9 M; U 唐诗《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夜月光照耀下万里长江景色的名篇,寄寓了游子思归的相思之情,以对月色和江水的反复吟咏表达了亘古不变的离别之苦,全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词清语丽、韵调优美,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那么一首诗如何生发成一出戏呢? 曲作者揣摩诗人张若虚创作此诗的情境与动因,为诗人设计创造出一段富有现代意识的情缘。扬州中元佳节,诗人游湖,在明月桥头正好遇上只有这三日方可出门的长史之女辛夷,诗人觉得美人看了他三眼,用现代语言说是“被电到了”,他想明夜再来相见时,却被把“张若虚”看成“张若虎”的小鬼错拘归冥府;辛夷见才貌双全的探花郎不幸早夭,即便是嫁为人妻仍然年年此日在明月桥头张郎墓前祭奠;传说中为寻父而投江的东汉孝女曹娥被改编成修炼五百年得道成仙的仙姑,却因诗人对辛夷之恋情思凡,暗恋上了不可能有回报的诗人,帮他求药回生与恋人相会;他们之间的爱恋关系细想是不可思议的,但却在情理之中,所谓恋人,跟恋爱对象却几乎毫无接触,并且谁也不求结果,但正是这种纯粹的爱击中了现代人的心扉,正如剧中辛夷所唱“情深何必问情起,只管将情系”,这种至纯至真的爱恋关系超越了世俗的情爱而使爱得到了升华,表现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人性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