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目不单是今天的收视热点,放在许多年前,全球各个地方,歌声响起的时刻,总有故事孕育、流传。《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唱过的每一篇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就算身陷困厄,依旧弦歌不衰。古希腊苏格拉底也是如此,关进牢狱后只有两件事坚持在做,第一是他最爱的对话,继续和追随者深谈灵魂与正义的主题,第二就是在70岁的年纪开始学习音乐,因为音乐是青年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针对在世的情感以及超迈的灵魂。2 v3 ^: T$ v I
% \4 n. ^$ D& Z9 R' |% P 在这个意义上,东方卫视正在热播的大型原创音乐挑战节目《天籁之战》就显示出独有的制作旨趣和艺术审美上的化育之功。与相似类型的综艺节目参照来看,它不以“造星”为目的,而是以“众乐乐”为现场导向。因此在摄录现场与后期播出的各种媒介平台上,不断推高演唱者与投票观众、与场外观众等多个群体间其乐融融的互动气氛,喜乐洋溢的新创活力伴随着刷屏的弹幕,映射出一场跨越年龄与背景的联欢。 / U1 P b1 G; a7 R% I; { & v% o' A: |. T- ]4 _. {# { 再加上《天籁之战》为怀着音乐理想的人们准备了国内首个平凡人挑战声音权威的舞台,给歌唱表演增加了时间艺术特有的“结果悬念”,或者说“结局反转”。观众们不知不觉地成为“吸引力比赛”的共同组成部分,在情感的共享与感动中,不仅欣赏到醇厚的音乐之美,而且领受着音乐化育美德的净化功能。8 a# T0 G9 E2 A; i: J. M. g, Q
; h q3 Z8 K2 v4 P$ M 《天籁之战》做出了示范。在这个“平凡人挑战声音权威的舞台”上,籍籍无名的素人们首先学会的就是真诚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那些缺乏理性的追星行为不同,天籁的舞台更接近中国特有的温文乐感,节制却不失热情,奔放有活力但不是曲意逢迎的媚态。无论是代表资深唱将的费玉清,还是站在中年边缘的杨坤、张信哲、莫文蔚和曹格,以及吸引年轻人的华晨宇,对于每一个“挑战者”来说,皆是需要仰望的成功者。然而正是在如此具体且巨大的名声比例压力下,每一个挑战者在敢于让聚光灯从头到脚照亮自己之前,已然学会了如何理解自身的平凡和他者的闪耀,以及在这理解以后如何脚踏实地开始逐梦。 & T ^/ \5 k( A5 a4 r % ~9 p- a' i* r0 q' s8 V& m 挑战者中有唱和声的路默依,也有驻唱酒吧的任柏儒,还有多次参加其他电视栏目或选秀节目却无功而返的黄恺、吕俊哲……成功的人总是相似,而尚未成功的人们则各有各的故事和理由。从北京到洛阳,从台湾到西安,从长沙到齐齐哈尔,集结了大半个中国的挑战者们其实构成了所有观众的镜像。观众在他们身上不止看到从业多年却未能崭露头角的艰辛,更看到足以推动自己、改变自己的动力与勇气。素人挑战者用自己的勇敢让观众得到层次丰富的观看快感,在“以下战上”的梯级反转中引燃审美欣悦,潜移默化地帮助观众懂得怎样才能全情投入不怕输。而那些拍马应战的歌坛唱将们则在引领观众观摩已有的成功经验,学习一个行业的佼佼者们是如何将自己精炼萃取的,不仅有才学,而且重德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