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是树,是山顶那棵根到碧海,叶翠苍天的不枯之树。它是魂,是民族儿女忠肝义胆、壮志豪情的不灭之魂。它是根,是华夏子孙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不朽之根……”悠扬动听的歌声萦绕在观众耳边,久久不散。12月9日,原创音乐剧《天堂树》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内演出。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一个艺术实践项目,《天堂树》不仅是师生们在校期间的一份学习总结,也是他们在中国原创音乐剧道路上的一次探索。1 H- e5 Q' J4 l; Y4 v% P, E
$ U. T4 Q+ F* H; X1 L z( ]* w% `
佳作从群众中来5 a5 F6 m# T5 x* o- t1 G+ H4 h! J
$ R, w, n) ?: V# {" ]" N. F
在我国近代革命历史中,有一群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少数民族革命者。《天堂树》取材于民国时期黔西南贞丰“辛亥十七勇士”的故事,讲述了勒嘎等七位年轻人,追随辛亥革命的先驱英勇斗争的成长过程。“英雄是时代闪亮的坐标,他们凭借自己一腔热血和信念去革命,歌颂英雄,其实歌颂的是精神。”《天堂树》总导演、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副院长张永庆描述他的创作初衷,“给年轻人树立正能量,让年轻人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事业。”
4 `8 A- m. g" p, b$ ^4 x% p) ?3 {, q$ K+ M# K# [5 c( o9 A
好的文艺作品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坚持文艺“从群众中来”,首先要坚持取材从群众中来。如何创作出一部音乐剧中好的音乐,搭建出“音乐大厦”,不是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天堂树》音乐总监李辉带着演员多次深入贵州采风,作为贵州人,他骨子里对这片山水的热爱,让他的音乐更贴近故事原型的内心,他大量吸取了布依族、彝族、侗族、苗族民歌方面的养料,积累了十几年的素材,为这部音乐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苗族的飞歌,彝族特有的“抖嗓”在这部音乐剧中都有完美的体现。“印象很深的是当地老百姓拿着镰刀抱着土豆就能歌唱,声音如天籁一般的好听,这些都是我创作的灵感。”李辉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的源头活水,正是热火朝天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