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波戈莱里奇:以析理入微成一家之言 4 `2 a( k0 ]: l* K) o0 @* U7 U5 Q7 E3 k, b* e/ |( i6 z
伊沃-波戈莱里奇可谓是当今乐坛最具个性的钢琴演奏家,从三十多年前那场引发轩然大波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一夜成名以来,波戈莱里奇的演奏风格一直饱受争议。其独特而倔强的演奏方式总能打破人们对于作品惯性的认知,无论是批判还是赞赏,他的演出始终会成为乐迷谈论的焦点,正如“波哥”的爱称,透露出其独此一家的艺术气质。 ) N* z+ S* l' m l& ~ 5 ^' F. q/ k4 P( I; y* S* I9 ^3 N6 L 12月2日,波戈莱里奇在上海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当晚音乐厅人头攒动,在离音乐会开场还有半个小时的情况下,检票口就已经排起了入场的长队,可见波哥的超高人气。 ; H" M; |$ @" \ 7 M& w [) Z- w0 M; s! V% M 整场音乐会共安排了五首曲目,除却肖邦的两首作品外,还加入了少见的莫扎特《c小调幻想曲》和舒曼的《维也纳狂欢节》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从古典主义到浪漫晚期,波戈莱里奇对曲目的选择极具品质而不落于俗套。& k( O' }) k8 X3 e, Q4 ^2 J A% r/ b
" l. h6 H# t% Q/ B# S 波哥当晚依旧是带谱上场,一丝不苟地遵循着自己的演奏原则。开场的两首曲目是肖邦的《F大调第二叙事曲》和《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虽然他对肖邦的另类诠释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个性标签,然而当天的演奏依然使听众感受到钢琴家愈发精细严苛的处理。音乐进展的迟滞感和故意为之的乐句间隔较之其青年时代的演奏更加夸张,仿佛将肖邦所写下的每个句子都重新拆分、重新拼组。也许只有他才能把肖邦演奏得如此与众不同,在粗犷和坚硬的表层下,不知隐藏着对作品多少次的精心打磨,最后呈现出这样一种自成一派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