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这一阶段的作品不少,但我们对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却极为匮乏。无论是对欧美音乐剧的历史、现状及其流行趋势的了解,还是对其艺术和商业化本性的理解,以及对艺术审美的系统观照和受众群体的市场消费心理分析等,我们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当时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另一个特殊现象是几乎所有原创音乐剧都由国有的话剧、音舞甚至歌剧院团在尝试,由于并没有出现音乐剧专业院团,对于这些体制内院团来说,这样的探索似是“不务正业”,也有些力不从心。故而,随着这一批原创音乐剧演出一阵之后,一切又似乎归于平静。
% ^- A& f4 q& M% i; M( w7 s8 [* U" r! ~1 T1 u7 N
在国产音乐剧幼芽萌动的当口,国外音乐剧开始频频抢滩中国市场。继《悲惨世界》之后,2004年,被誉为欧美四大音乐剧之一的《剧院魅影》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上演100场,引起极大轰动。此后10年间,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汇的著名音乐剧接踵而来,《猫》《狮子王》《妈妈咪呀》《发胶星梦》《歌舞青春》等名作,几乎在2004年之后的五六年里,占据了中国音乐剧市场票房的80%以上。上海和北京更成为世界音乐剧名剧的展演码头。于是,一方面,欧美音乐剧的演出让中国观众领略到了音乐剧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在英美法等国音乐剧的冲击下,自2001年兴起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不堪竞争,跌入谷底。8 I3 @9 F5 u( ~$ e+ _; j
* D x( l. Y; _5 N
诚然,欧美音乐剧来袭对处于萌芽期的本土原创音乐剧冲击不小,但其带来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表演,也毫无疑问地搅动了我们发展思路的一潭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不少艺术院校开始创建音乐剧专业,招收培养音乐剧人才;其二,各地开始兴建剧院,为音乐剧演出创造了条件;其三,音乐剧制作人、编导演、管理人才也在大量实践中快速成长。. f7 y4 h: w$ h3 r( \( { \0 i! \
( V' E& h `5 I$ C1 K% F) S 2014年开始,原创音乐剧在政府扶持和新的文化产业格局中有了较大的生长空间。众多原创新剧目接连登上舞台。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 F7 E2 c. h5 C" @* N* N6 _& z+ K$ a' c( h& L/ P
过去30年,国产音乐剧以螺旋式上升的姿态,从纤纤萌芽到开枝散叶,虽然成绩卓著,但如何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以及挖掘行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已然成为值得每一个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
. f4 A2 m- U; M% j. [) O* [2 T" x+ a$ h- t2 V+ ^- B$ Y" H4 c1 Y: u. i
从商铺进阶为专卖店,画形更需画骨
0 `6 j. k( j/ v8 b7 s% Z, n- W% _: }
, Y9 S; e- ?2 ^ P4 {- V- _$ ~ 我曾把国外的剧场比作专卖店,你想看什么样的戏就到什么样的剧场去。而我们的剧场更像商铺,今天这个戏过来租场演,明天那个戏也可以租场演。其实,只有当我们的剧场从“商铺模式”转变成“专卖店模式”时,国产音乐剧市场才算有成熟的格局。
" F& {& I t8 { h: v4 `3 i- x4 R! T6 q1 G' x* N" `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新增上百座剧院,正快步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豪华剧院的国家。仅以上海为例,未来3年,上海将新增6个1000座以上的音乐剧剧场。未来,中国的剧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将不输于任何一个欧美国家,但能否形成中国的百老汇或伦敦西区,却仍是个未知数。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不只是一条街或一组建筑,它更是一个产业体系。当我们已经有了豪华的硬件配置时却严重缺乏支撑这些硬件的内容,这也凸显出巨额投资背后内容匮乏的瓶颈。; W. X/ l# n5 \, }, w0 x! B
0 E, O' M$ P F* u2 Y 值得期待的是,文化部出台的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演艺集聚区的概念,同时准备在国内组建10条左右的演出院线,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产业舞台和梯级的晋升通道,也将给观众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9 @' Z+ m( t. @5 ?4 z1 b0 e9 s( X3 O6 M0 w6 p
演艺集聚区的概念在国际上早已有之。一个剧场再宏大也是单调的,只有多样化的选择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持久的生命力,使戏剧演出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音乐剧内容本身的衍生收益(版权收益、衍生商品的销售收益)以及由集中的剧院群所产生的衍生效应(餐饮消费、广告赞助及其他商业活动)等,都决定着演艺集聚区模式的商业价值,而这种商业价值在各方(政府、投资人、制作方)之间的分享机制推动着演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7 ^# S7 G/ h: e# R+ }
5 ]* i% w: c. @ 音乐剧产业随着演艺集聚区的打造引来了机遇,但如何完善这一条产业链,还需要考虑资源整合的问题。国际演艺集聚区的形成是政府扶持和投资增长长期作用的结果。伦敦西区的49家剧场中,受政府资助的剧场和商业剧场并存,前者在艺术探索上的成果,往往在转为后者后方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美国百老汇的剧院同样呈现出营利性剧院和非营利性剧院并存的局面。除了39家营利性的百老汇剧场之外,还包括500多家以非营利性为主的外百老汇剧院和环百老汇剧院等,同时为不受百老汇赏识的戏剧工作者提供了演出机会。6 v Z- w, e& Q) k
7 d ]. D7 x% B1 q' A/ m 对比之下,中国现在不缺乏优秀的剧院,也不缺乏优秀的音乐剧人,但如何将这些优秀音乐剧人的才华在剧院里呈现给观众,显然不是单靠修建出一个演艺集聚区就能完成的事情。这背后既需要完整的商业运作思路,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投资。当然,还需要给众多中小型制作的剧目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