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音乐剧三十年,痛并攀爬着
* Z, V, h+ p8 a5 m* j
& ^; Q7 L% C, H& f2 }+ g. J( g 相比较于走过百年历史的西方音乐剧,中国音乐剧实属年轻,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不过30多年。一路走来,看似成长速度很快,但与欧美成熟的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 g/ L N, f" B& _; i; _0 ?
1 ]0 }% j" b/ ]: } 中国的剧场数量和先进设施正在赶超全球领先水平,但巨额投资背后存在着内容匮乏的瓶颈,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现有超过2000多家演出公司和数万演出经纪人,但能进行音乐剧市场化运作的不足其中的2%。如何调动现有资源,在培养受众的同时,创作演出更多优秀的、有较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值得每个业内人士关注。4 p6 H9 a+ W. \, m" m d
0 H! F; `8 T2 R7 G0 b 中小型音乐剧是本土化发展的基础,要为创作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音乐剧是具有平民性、年轻化特征的一个剧种,打造中小型音乐剧的思路,是培养观众和让音乐剧市场蓬勃发展的必经之路。' }/ T; y8 L' B( w' d0 D
2 r0 ? h) u! t
在欧美音乐剧潮涌中,原创剧攀爬艰难
2 W2 L! P+ _( ~$ M2 ], v* m' p# t' F, |6 L
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85年沈阳市话剧团取材并改编于我国台湾同名电影《搭错车》的那部舞台剧。当时音乐剧还被称为“大型歌舞音乐故事剧”,四年间巡演于全国,创造了1640场的惊人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 [! |4 W! k( z; l5 O
# k' n$ x. c' b" I( i: w, Q& [ 《搭错车》的热潮过后,中国原创音乐剧出现了长达近10年的沉寂期,直到1999-2001年间,才呈现出一波井喷状态。《四毛英雄传》在全国大中城市巡演四年;黄梅音乐喜剧《秋千架》在北京首演;《西施》里王姬与胡文阁男女反串,以歌舞厅音乐剧的形式在北京“金童玉女娱乐超市”上演;上海市舞美艺术中心独立投资500万元制作音乐剧《夜半歌魂》;四川省艺术剧院制作的音乐剧《未来组合》在成都首演,由李海鹰和李婷主演;上海歌剧院创排的音乐剧《芳草心》《悟空》接连在日本东京和香港巡演;大型新寓言音乐剧《黄河神曲》、儿童音乐剧《她从雪山走来》、多幕音乐剧《桑兰》、大型古典音乐剧《杨贵妃传奇》、大型古典音乐剧 《新白蛇传》、青春音乐剧《月光摇篮曲》等等,几乎都是原创作品。台湾著名歌手蔡琴主演的翻版自国外的歌舞音乐剧《天使不夜城》,也分别在北京上海上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