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事做,做好事,团结起来为民乐 $ ~8 U O" _# i1 Z$ q- ]) f V) A5 z9 i% d) [, ]; \* X
——访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4 A' L( @& v3 q) R) k! g! I
! Q& ?# y5 \ G6 k1 J9 B 30年前,一群热爱民族管弦乐事业的人,为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大计聚集在一起,他们成立了一个令音乐界瞩目的艺术家团体——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学会从最初隶属于中国音协的二级机构到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团,30年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几代民乐人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下,在民族音乐的创作、演奏、理论评论和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如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对记者所说,学会这么多年来有特别好的传统,那就是“找事做”“做好事”和“团结起来为民乐”。正是这种实干精神吸引并团结了我国众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家都成为学会的重要一员,他们团结一致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认可与良好口碑,成为了文艺界公认的好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30年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学会始终坚定地和全国的民乐人一起,满怀为了民族音乐繁荣发展的初心,意气风发地努力工作,为民乐的未来殚精竭虑、苦思进取。”刘锡津语重心长地说。 $ M; ]" p0 ], F1 ]5 N 5 S1 L) c/ s z 记者:“华乐论坛”到今年已举办了五届,现已成为音乐界著名的品牌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可被看作是新时代民乐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今年6月举行的第五届“华乐论坛”以杰出管弦乐指挥评选为主题,不仅集中讨论民族管弦乐的指挥艺术,还针对当前民族管弦乐发展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很有想法也很有现实意义。2 F: H* b7 P' i
9 ~ q4 K) V, c" q0 l 刘锡津:今年可视作是民族管弦乐指挥艺术理论建设的元年。我们的民乐指挥家们,一方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向民族遗产学习和掌握艺术的根基,同时面向世界,学习所有有利于我们民乐发展的艺术手段,在继承与创新的临界点中把握民族风格和独特韵味,为我们创建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可以说小小指挥台却记录着他们在民乐指挥艺术领域里的创作思考。然而当前民族管弦乐艺术发展却面临着高素质指挥人才短缺的现状,我曾在不同场合中都呼吁,加强中国民族管弦乐指挥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职业民乐指挥的培养力度是发展民族管弦乐事业的关键,培养优秀的民乐指挥人才对于民族管弦乐事业的发展而言,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为此学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主持申报了“中国民乐指挥人才培养”项目,并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一个民乐指挥培训的品牌。# a9 Y- b: c- |# H, M. T9 Q4 |/ P. i
- U4 p' P! J/ o4 P' S4 D5 B
“华乐论坛”成功举办5年来,为中国民乐的发展留下了一笔非常可贵的无形资产,评选推介出一大批民族管弦乐经典作品以及作曲家,并连续出版了五卷《乐谭》理论专著,被理论界称为“迟到的中国新民族乐派”,论坛的举办使我们一步步总结出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丰硕的民乐成果,使得民乐人都更有干劲了,接下来我们要让这个论坛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