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歌剧业:探索复兴 走出不景气
9 Q5 m! S/ e) a- Y" J$ j, @9 b! X
意大利是欧洲歌剧的诞生地。17世纪以来,歌剧业不断发展,对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大利目前约有800家规模各异的歌剧院,伴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不景气,政府拨款减少,歌剧业在艺术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问题凸现,歌剧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
r! ~5 O V6 v
" \4 `) r$ ^4 E* w$ L 意大利歌剧院在传统上主要依赖政府拨款生存和发展。2015年,意大利文化部对歌剧院的拨款减少到1.83亿欧元,而且改变了拨款办法和标准。之前,60%的拨款用于人员开支。政府为了促进剧院提高创收能力,经费的50%根据上半年演出场次发放,25%用于推动剧院寻找赞助商,另25%用于提高演出质量,由文化部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定后再发放。私人赞助商要想在剧院董事会里保留席位,就必须拿出相当于国家财政拨款5%的赞助额。歌剧院负责人的压力增大,必须从政府资金的保管者、使用者向歌剧院经理人的角色转换。, C! g7 ?" _4 j4 _
: A1 O& |% ]6 ?0 M8 V$ d% ^9 q( C+ ` 政府整体拨款下降后,大中城市的歌剧院尚可以找企业合作,小地方歌剧院受财政削减的冲击更大,也难找赞助。经营状况较好的有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和都灵皇家歌剧院等,他们的经验对业界不无借鉴。2 z& q' e' }- A. N, S+ l- y- a
Z1 X+ t. n' ]0 E8 u9 s% y( G 重视当代作品3 w8 J) C2 m8 a o' x9 n$ u, [
# c% @+ |! F$ L* q) D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注重现代作品的创编和演艺科技的提升,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市场营销。剧院率先把座位背后显示屏的字幕翻译成多种语言,方便了不懂意大利语的观众。2015年米兰世博会时举行了当代歌剧《CO2》首演,这部剧反映的是气候变化和人类对地球应有的责任,巧妙地契合了世博会主题“滋养地球,生命能源”,演出过程中场景和视频切换较快,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获得一致好评。
- D( b4 o, t; Y* B: i( f) U1 o1 _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7 ?! o2 y9 L- V
$ K: X1 k. |8 [8 d& a D2 @7 l6 U
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利用地处旅游城市的优势,开发适合游客的项目,增加收入。他们将传统的演出季扩展到全年,周末每天演三场,都是知名度高、相对通俗的意大利歌剧如《茶花女》《托斯卡》等。同时更新剧院网站,方便游客临时性购票。2014年售出的14.5万张演出票中,10万张是外国游客购买的。2015年全年演出200多场,比2009年增加了近90场,对于这家财政预算500万欧元的歌剧院来说,已是不小的收获。尽管业界和资深歌剧爱好者对旅游演出的水平持有不同看法,但是凤凰歌剧院管理层认为,应当转变传统观念,搞活歌剧演出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