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次年,王室的公关部送了一台功率为100瓦特的无线电收发机给国王,收发机可以在长波和短波频率上广播。于是,普密蓬就以行宫安巴拉宫的无线电呼号“奥扫”为名,成立了奥扫广播电台,还将大乐队改名为“奥扫星期五大乐队”,开始正儿八经地当起了主播。奥扫电台除了播出正常的新闻和资讯外,拳头节目便是每周五国王加盟的奥扫大乐队的演出。试想每周五,泰国民众可以坐在收音机前,实况收听他们的国王演奏的爵士乐,会是多么一番与民同乐的景象。
! _ J# ?3 k; a6 S
2 ^' ] q$ c/ B6 ]9 ^ 广播音乐会奠定了普密蓬在泰国人民心目中的声望,每周的例行广播音乐会则进一步锤炼他的演奏技艺。待到上世纪60年代,普密蓬访问美国,经过檀香山访问时,在东道主的一再请求下,加入大乐队即兴演奏单簧管,早已成为美谈。随后在纽约,他演奏单簧管,本尼-古德曼演奏萨克斯,还有当时的美国爵士乐大腕们一起组建乐团,演奏迪克西兰爵士和新奥尔良爵士,也演奏普密蓬写的歌曲,玩得很尽兴。1966年登基20周年时,普密蓬已发表了40首歌曲。他一生共发表46首歌曲。
2 A" Y) L4 T" s* n) d7 e! `2 \# y, l: i# q* R% [, S
与此同时,普密蓬延续幼时所受教育,保持着对古典音乐和歌剧的热爱。在一张著名的合影中,他与王后一同出席1965年的拜罗伊特音乐节,并在演出结束后和时任德国总统及音乐节总监维兰德-瓦格纳一同慰问音乐家。在前一年的1964年出访奥地利时,下奥地利声音艺术家乐团(Tonkunstler-Orchester Niederosterreich)为庆贺国王到访,在维也纳音乐厅的欢迎音乐会中还特地演奏了几首普密蓬创作的歌曲。维也纳音乐与艺术大学给普密蓬颁发了荣誉证书。此外,他还是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荣誉院士。 n. L8 j7 f0 Q$ ?7 T
2 f$ ` a! W: I% v 本身拥有出众音乐造诣的普密蓬,子嗣中不乏音乐修养高深之人,但多以女性闻名。国王的幼女,公主朱拉蓬在古筝方面的专业水准早为中国乐迷所知,与她合作过协奏曲的乐团包括上海爱乐乐团和杭州爱乐乐团等。国王的次女玛哈-却克里-诗琳通公主是技艺高强的木琴演奏者,还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过一阵子。1 z" O0 g/ [ K1 d# g7 f
) i4 F7 F- |3 t" ^( {' ^0 L+ q1 t9 H 无声的哀悼* B( `+ T( u, X, D1 N8 O7 K; P% b
- |! v8 x- A1 `
普密蓬国王逝世后,泰国举国上下哀悼一个月作为国丧月。在这一个月中,国旗降半旗,几乎所有的泰国网站都改成黑白色;街头小巷包括高级饭店和餐厅的门口都设有国王的灵堂;大型商场和宾馆里的背景音乐都是国王创作的歌曲的大乐队改编版;酒吧的驻唱纷纷取消,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爵士鼓和贝斯,似乎在以静默向酷爱爵士的国王默哀。$ K% r' p6 q( q7 W) d6 e/ Q- S
V5 l5 p, b$ E# W; K, u1 X
在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人们在10月29日晚举行烛光纪念活动。上万民众身着深色衣服,在古城墙周围的人行道上摆满灌满蜡点着火光的陶瓷小碗,组成心型或各异的造型。随后他们手持火烛,从古城四周步行至市中心的三王纪念碑广场,唱起泰国王室的国歌。这首由纳利萨朗努瓦通王子创作于1913年的王室国歌,后由普密蓬重新配器改编,成为泰国民众在国丧期间惟一可以在公开场合演唱的少数歌曲之一。每晚7点,泰国的电视台要播放王室国歌,那时泰国民众会放下手头工作,起立致敬。 h# H. M. J! x8 ~
. w: R8 e N! N6 b( s4 ~ 11月初,美籍泰国指挥家桑托-苏里恰库甚至在泰国国内的航班上指挥搭乘飞机的合唱团连同乘客一起演唱此曲。空姐示意他遵循安全规范坐下并系好安全带。但桑托以空姐阻碍他指挥王室国歌为由,把别人拍摄的事发视频传到网上,并对空姐和航空公司大发牢骚。在泰国,对国王不敬可以依法定罪,因此航空公司和空姐都非常紧张。但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尤其是航空安全专家的批评下,指挥家从网上撤下了视频和牢骚。此事在国际乐界掀起轩然大波,也可算是“痛不欲生”的极端例子吧。' ^/ S9 e2 G+ P, B, ?
' n) P5 j1 S' D 然而除了这首王室国歌以及国王创作的歌可以演唱外,其他的音乐活动都受到国丧月的影响。泰国主要交响乐团的音乐会都全部取消至11月底,音乐节和音乐比赛也都停办。其中2005年成立的泰国爱乐乐团取消了11月开季的三场音乐会。1982年在国王关心下成立的泰国历史最悠久的曼谷交响乐团取消了10月和11月的两场音乐会。曼谷的这两支乐团,连同桑托成立的暹罗小交响乐团和暹罗歌剧院,一同构成了泰国古典音乐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 b2 l5 D+ d& \9 z7 C
' H: f1 K7 h2 i* q# c. j 在清迈,国丧波及到一个音乐比赛。2016年是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百年诞辰,清迈爱乐乐团主办了第一届清迈国际希纳斯特拉音乐比赛(CGIMF)。作为清迈惟一的乐团,清迈爱乐乐团是清迈帕雅普大学音乐学院的指挥老师柴普鲁克-梅卡拉创建于2007年的半职业化社区乐团,乐队演奏员由清迈本地的专业音乐家构成,但成员并不固定,每年演出四至六场音乐会。在酷爱希纳斯特拉的日本赞助人兼钢琴家濑田敦子的倡议并帮助下,柴普鲁克连同帕雅普大学、德日驻清迈总领馆及凯德剧院,一同发起了比赛。比赛带有社区乐团的深深烙印,虽然设有少年组和成年组,但属于不设乐器种类的开放型比赛,各种乐器皆可参赛,甚至还可以重奏和组合的形式参加。) Q9 f# x; J- \% q4 L
# e0 t5 N5 c m$ \0 ~# N* z 比赛原定从10月9日举办至15日,15日晚是冠军选手的音乐会,外加清迈爱乐乐团及帕雅普大学合唱团在凯德剧院演出贝多芬《欢乐颂》。由于国王13日逝世,次日政府发号,禁止娱乐活动,大家只能望着凯德剧院舞台上摆着整整齐齐的谱架、合唱团台和三角钢琴发呆,默默向面对期盼已久的颁奖音乐会的告别。但也许,用音乐来纪念一位酷爱演奏还担当作曲的国王,比用默哀向其致敬,会更加符合国王的心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