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20|回复: 1

[乐理知识] 命题作文大考 言之有物者胜

[复制链接]
莫秋言 发表于 2016-12-15 07: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推出“听见中国”项目,邀请海内外院校作曲系学生创作中国主题的“命题作文”。今年11月15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迎来这一项目的第二届。张亮指挥上海爱乐乐团,首演了七部由中国、英国、波兰、新西兰和美国作曲系学生写的作品。同场竞技,甚为激烈。
1 b% l6 W: p( E+ p# K& b
# e) L. o2 _4 _" q& v  这些学生的作品无一不是以一首中国乐曲为灵感,随后用自己的音乐语汇加上管弦乐的配器展现。对中国元素的揉捏有的直白,有的慵懒,有的巧妙,有的肤浅。第一曲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张艺馨基于蒙古族长调而写的《牧人语》,曲名带给人的想象力未能转换到音乐中。作品以打击乐开场,配器稍显稚嫩,和声老套,犹如电影音乐的即视感扑面而来。
8 t! L& ^; T" k( G, X2 T$ J% y5 v7 e, c/ r0 A
  不知所云不失为现代音乐与大众之间的最大隔阂,也就是说,作曲家丧失与大众沟通的感官功能,或者不再视此为创作动力。这一短板在这场学生的音乐会中尤为明显。其后的两部作品,虽在解说文字和创作理念上标新立异,但在音乐会上仍很难不落入俗套。英国牛津大学的亚历克斯《消失的点》灵感来自《小河淌水》。作品启用二胡,但音乐重和声,轻筋骨,结构松散,意识流意味浓厚。上半场最后一曲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霍霏霏写的《空城计》,京剧老生与乐团共同演出。精妙的和声和流畅的旋律一扫之前的“拧巴”,立即让人“眼睛一亮”。从这点来说,霍霏霏的作品颇具同类题材和气场的陈其钢《京剧瞬间》或叶国辉《梅兰芳序曲》的悠扬曲风,首席大段模仿京胡,竖琴独奏朦胧抒达。不过它也凸现一首空讲旋律的作品的危险性。整首作品就在美丽织体组成的靡靡之音里咿呀了八分钟,缺乏变化,没有对比,随后戛然而止。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莫秋言 发表于 2016-12-15 07: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半场以美国耶鲁大学娜塔莉的一首以英语文字游戏为标题的作品开场,灵感来自《猜调》。作品有着冗长的铺垫,大部分时间管弦乐团都在自说自话,音乐基于简单重复,使用的琵琶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完全没够勾勒出琵琶的炫技性。最后一曲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路易莎写的《月光幻影》也如出一辙。作品根据《阿细跳月》改编,加入二胡,云里雾里。. \! j4 b4 p. Q% X1 t( p6 J5 v7 _6 u
" {4 {* L- I+ ~5 p1 _8 ~# e
  在这些听来让人精神恍惚的学生之作中,却有一首与众不同。由波兰罗兹南音乐学院的亚当根据《十三里铺》创作的《陕西回想》没有使用独奏乐器或人声。作曲家将民间曲调拆散分解,提取节奏音型和旋律片段作为素材,以碎片化的演奏替代大段旋律线条,作品听上去更像是“声响”而不是“音乐”。随着速度的细微变化和力度对比的加剧,机械性的因素和动感的部分互相竞争,整部作品犹如一个缓慢的渐强铿锵有力,犹如拉威尔的《鲍莱罗》般简洁强劲。这首作品并不是整场作品中旋律最朗朗上口的,也不是解说词最动人的,更不是民间素材最易辨识的,但却言之有物,反差鲜明,结构清晰,想象力丰富。这场音乐会的七首作品,也随之高低立现,良莠分明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 06:25 , Processed in 0.12502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