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丰富的存储是学习的必要条件9 b9 _$ w6 l8 O# N8 z; g1 |" c5 e
大脑是掌管一切行动的机构,只有丰富了它,所学到的技术才能学以致用。
$ T* Z, N* }; _3 a% g! Q 当一首动听易记的流行金曲在耳边响起,美妙的歌曲引起听者的喜欢,随后就有唱出它的冲动,会很自然的把曲调﹑音响﹑歌词﹑风格﹑味道等听到的效果输入到大脑记忆库中,然后就会下意识的寻找恰当的方式模仿演唱,也许会遇到好多演唱技术不到位的阻碍,可脑中深刻的记忆和热爱它而带来的动力会迫使自己用并不见得科学的方法努力地唱出那种效果,虽然自己可能事倍功半,但至少得到了那种神韵。3 V8 a: N) ?6 ?- u- O- {% A3 m
可是大多数真正专业院校的学生也许学习次序正好相反,并不是从热爱开始,引发兴趣,然后主动寻找适当的手段表现,最后达到成功地表达出心中最初的设想,而是几乎没有最初的设想及热爱而带来的探索追求的冲动,只是依靠导师的经验方法和埋头苦练等待成功的到来。也许少数人能靠才能及努力基本靠近成功,可是花费的时间往往是相比起正确的学习次序的好几倍,而且会充满艰辛,感到枯燥乏味,犹如煎熬,被动难进。有很多专业不太理想的学生,一唱起流行歌曲,表现的才华横溢,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说明并不是他们不行,而是学习出发点有问题。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在实践以前花大力气来武装头脑,像听流行歌那样广泛的多听各种门类的古典音乐,真正做到头脑的丰富,当使用时就不会感到心中的知识很匮乏。7 N) Z2 |: i1 C' b# x
. j* d/ d/ [$ n2 x; y, j
科学的练习是走向成功必经的过程
( x2 C: Y, M: u% K 在从对一项技能的好奇心到热爱它,从而搜集信息武装了头脑,下一步就是开始实践了。这个阶段用在学习乐器上,就是到真正开始“练习”的时候了。其实在实践中“练习”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寻找,然后是巩固。当然,这是以大脑已经设想在先为前提而开始进行的。 w3 j7 s. }4 ?. w4 J
所谓“寻找”就是在琴上用自己已具备的技术手段来摸索寻觅心中所设想的声音。其中,心中的设想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们在整个学琴过程当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这个过程。多数人都是首先在没有设想的情况下,拿起琴盲目地来回拉,在拉的途中再寻找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就像电影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就开拍了,拍了无数条,再从中选择,可已经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宝贵的时间,最重要的是使信心和新鲜感大打折扣,这是最危险的。再举个例子,当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父亲时,让他在集体照片中找出父亲,只能是难上加难,而天天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一眼就能准确地找出来,这就是心中的预想在起作用。) O- r; f* e7 L* B, q2 x
真正做到脑中准确地设想后再动琴,除了节省了大量练习时间外,还有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尽可能让听觉和记忆保持“纯净”。3 b& C2 M- w+ H" v
让我们演奏出的声音反馈到到脑中尽量做到精确,从而保持听觉及大脑的纯净。又好比我们绘画,先在价格便宜的草稿纸上尝试画出自己的设想,待时机成熟后再在昂贵的正规纸上作画,这时如果由于设想不成熟就下了笔,就会浪费掉这张好的画纸,相信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可一到练习乐器时就忘了生活中理所应当的习惯。好像由于琴可以无限的拉奏,就可以在上面没有节制的演奏错误的东西。开个玩笑,如果每拉一弓都是要收费的,大家一定会珍惜每次的练习机会,那每一弓的成功率应该就大不一样了,这是个心态问题。
) o9 g9 c8 ]1 I9 T2 y) M 因为我们最终是要在台上演奏,那是需要一次性成功的,假如平时就没有练习“一次性”,那谁能保证台上的把握性呢?这时,当确实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效果后,就应当开始自信地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在琴上寻找合适的声音了。5 r- z4 p+ u' Q* v7 b; j, ?( o
练习的第二个层次是“巩固”。巩固寻找到的成果,积累数量。这时要注意,一定是尽量多的巩固“正确的数量”。如果巩固错误数量的“刻苦练习”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这个层次的练习一大部分是练习“手指记忆”的。太多的错误记忆会在正式演奏时打败正确的记忆,在台上犯错。所以重要的是在练习中要刻意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正确的记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最后的万无一失。0 y H- g) P* }% ]
2 {; I" b1 u2 a: R% P3 G' j) a( o适当地“逼”自己
4 @& Y g P! Q 事靠人为,未来的成功都是当下经营好每一分每一秒得来的,把计划性落实到每一秒中,一个个针对打击,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有这样一种思想:“反正还有时间,明天再练吧。”我们的学生多是拥有太多的时间用来练习,而演出或考试的实践又太少,致使永远处于一种看不到结果的状态。不知道练琴为了什么,可能只是为了一年后的一个考试,而且曲目才仅仅是一首小小的乐曲。目标又远又小,而拥有的准备时间又太多,就造成恶性循环。人的能力、兴趣、新鲜感这些对于搞艺术的人最珍贵的感觉都一天天在麻木甚至退化,这是多么可惜啊。合理处理好我们练琴的时长和效率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好比在直线中取一段,两头画两个端点,变成线段,这样一来无限的直线就变得有限了,在这有限的空间中,能否创造无限的艺术价值,这才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所在。
$ r, a O& i% k2 N* O: H 在高压下,人的能力和潜力是巨大的。所以能成功的人都是对时间要求极严格的,他们会给自己定下很多计划,什么时候应该完成什么事自己很清楚,既能明显的看到自己的成就,也能在不断缩短周期中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举个练琴当中的例子,练习音阶,常常有人会在不顾速度,不顾节奏的情况下演奏,出一点问题就改变速度,理由是因为要练音准,要练换把等等。孰不知脱离了速度和节奏的限制的练习是很难看到成效的,这是由于失去了“时间”的限制,一切的练习都是放纵的,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是自欺欺人的。一旦不准就放慢速度,一旦换把不佳就重来一遍,但真正上台演奏时是必须有节奏时间来限制演奏的,而平时练习时是放纵的,自圆其说和自欺欺人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