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曾说《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第一个作用就叫接续历史,“接”是“连接”的“接”,“续”是“继续”的“续”。什么意思?因为你必须承认,我们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已经出现了断裂,需要接续历史。很多中国人,包括我二十几年前写文章也写过,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当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大家看我最近十几年的文章,再也没有这句话了。为什么?第一,我看到了我们文化的断裂现象,第二,我看到了人家没有断裂的现实。我到印度去,发现人家的民族文化保存得很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是印度的音乐,是西塔尔,是“拉格”。我问他们,你们想学小提琴、钢琴、学西方音乐怎么办?他们说找私人学或者到英国去学。我在印度十多天,居然没见过几个印度妇女穿西式裙装,都是穿沙丽。今天,连民族服装都没有了的我们,怎么还好意思在这儿说只有我们的文明没有断裂?我们有多少东西没有了啊?!3 u9 o1 `, E, K2 S8 w
4 S+ ]; w- j7 o+ `; t; H9 r# f% L 最后再用五分钟谈一点什么呢,也是我今天忽然想到的,就是现在社会上都又重新重视我们的民间音乐,重新认识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音乐遗产,这是非常好的,但这里面也有个态度问题。最近网上有个小小的争论,我估计大家用微信的都知道,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一个流行歌手和“非遗传承人”同台演出的时候用法语唱“非遗”,李谷一当时批评了她,但遭到了各种各样的反对,有一篇文章就是反驳李谷一的。认为这个孩子用法语唱“非遗”没什么不好。首先,对李谷一在这样一个场合所谈的一番话,我看了以后立刻给她发了条信息,我说“大姐,我给你点一个赞。”我为什么给她点赞?因为她十多年前有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她当时说“唱歌就像我们今天走这个门一样,只有一个门,不管什么唱法,只能从这一个门出去。”意思就是只有一个所谓“科学的唱法”必须遵从。我当时就是反对这种观点的,从窗户不能走吗?你要真是个天才,能把房顶挑了出去,为什么非得从一个门出去呢?但是今天她的观点变了,也就在十几年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倡,使这些老艺术家在不断跟着社会前进,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想,所以我说李谷一大姐,我得给你点赞。 $ c* G1 ?* r9 f, _9 h( X4 Q; ~% R! q$ Q- d
这篇文章批评李谷一,说我用外语唱中国歌不行吗?我说错了,你用什么外语唱中国歌都行,都好,但这个场合不行!李谷一大姐和这个年轻歌手产生分歧的语境是什么呢?这个节目是一档什么节目呢?是一个宣称流行歌手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的节目!立意很好,但拍出来一看,是拿“非物质文化遗产”说事儿,请一个传承人来给流行歌手当陪衬,这个流行歌手可以任意地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主要是要表现自己。这个节目我看了两集,一集是这个姑娘,用法语唱所谓的“渔鼓”,但跟“渔鼓”毫无关系,跟给她做陪衬的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看不出丝毫关系,她唱的根本不是“渔鼓”。第二个是我认识的一个昆曲著名的生角儿,也是与一个流行歌手同台唱昆曲,我只看到这位昆剧名角给这个流行歌手“跑龙套”,听不到一点点昆曲的典雅和固有的精神、气质。也就是说,这个节目就是拿非物质文化遗产说事儿。而我们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就有一条:不能够任意地改变、篡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导演编导学法吗?不懂法没有关系,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要有个理解,有个起码的敬畏之心!我们国家保护“非遗”的政策应该知道吧?第一条就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你拿非遗来配合你的流行音乐,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流行歌手垫底儿,这绝对是错误的。你可以用法语、意大利语、用世界语,用宇宙语唱,都可以,但“非遗”就是“非遗”,渔鼓就是渔鼓,你没权利篡改。 ! {8 A" u& y( _& u , p' v0 x T$ l2 C! ~ 我说这件事,说明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远远不够,你看看人家日本人怎么对待传统文化的?他们去听歌舞伎都要穿着和服,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大相扑“明治维新”后被禁了,说那是“野蛮的裸体游戏”,今天怎么样?变成“无形文化财”了,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日本人大相扑光着身子是不文明的。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对文化遗产首先要敬畏,没有敬畏,任意篡改或者骨子里还是认为它本身就是落后的、不好的,必须用现在的声光电才能使它走上舞台,这是一个更大的错误。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而是在借口将其推向舞台,在对其用现代的思维和声光电来包装的同时,把它的灵魂阉割了。这不是保护,而是破坏。而我们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正是要保护我们真正的民族的灵魂,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