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1个月的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落下帷幕。这个每年深秋时节绽放在上海的节日,已成为世界舞台一道独特风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邂逅,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新生艺术家们从这里启航,带着中国文化的种子,奔向四方。- k% M% Y4 } G( O) u3 w
' o) e6 G( a, P2 `/ [
今秋的上海舞台,大型民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启幕,用中国音乐母语讲述中国故事;歌剧《伊戈尔王》收笔,呈现俄罗斯震撼心灵的民间史诗;匈牙利文化周、福建文化周、“一带一路”专题交易展区,展现着“一带一路”独特的文化魅力;致敬汤显祖、莎士比亚,东西方艺术家们从传承数百年的经典中汲取营养,共同寻找跨越时代和地域的永恒。 ( v& _" M) I. l8 J+ m/ E 6 ]; v# }) X( e7 M 上海国际艺术节成立之初,就一直努力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七彩桥梁,从最初的“引进来”,到如今的“走出去”,从了解世界到向世界讲述中国,一幕幕活力激荡、多元文化交融的场景,凸显着上海提升文化软实力,锐意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雄心。7 P1 m6 R1 T- k; ]8 V8 N; O' M( q1 ?
2 d. }$ g" J; `& x) u4 a 多元文化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上世纪90年代,亨廷顿曾预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根源将主要是文化而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而突破语言和思维障碍、体现人类共同情感的艺术,是弥合文明裂痕的重要媒介。人类文明无数次螺旋式上升的阶梯上,都有艺术曼妙的身影。
文化艺术的融合需要包容性思维和平等开放的平台,连接世界舞台的上海国际艺术节责无旁贷担当起促进文化融合的重任。18年来,从这扇敞开的大门中,我们洞见世界文化的精彩多元,也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惊叹于世界著名国际艺术节在全球剧场艺术蓬勃发展方面的巨大推力,也从中学习成长,成为打破各区域文化疆界、融合创新的全球文化新舞台。" z8 Q5 d" V. _" G
$ a+ K9 w. v( Q
从这扇敞开的大门中,世界获得认识中国的另一种视角。当年轻昆曲艺术探索者张军带着“会说英语的昆剧”《我,哈姆雷特》惊艳亮相,当装置艺术家马良的奇幻装置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让世界其他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们由衷赞叹,世界从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更有对当下中国近距离的观察、体味,读到当代中国人真实的喜怒哀乐,以及中国年轻一代对世界的认知、对未来的期许。9 X) Z& S/ N9 M r* e
/ I ^/ Y, w# \& n 马良说,他的作品是一个孩子对父母赋予生命的答谢,希望能探讨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爱和传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8年栉风沐雨,努力搭建沟通世界的七彩桥梁,这何尝不是一个城市对赋予它成长的祖国和人类文化的回报——让所有致力弥合文明裂痕的艺术创作者们平等对话、沟通,一起思考人类文明的传承,以及传承之中所有美好意义。